教育培训

新闻动态

首页 >> 教育培训 >> 新闻动态 >> 正文

社区营造/社区规划认证班(高级)

2022-04-06

阅读:

F4ADE


项目简介


项目宗旨

培养智能化社区治理人才


主要课程

社区营造

社区规划

社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概论


证书形式

结业后将获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合办的"社区营造/社区规划认证班(高级)"认证证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基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空间和情感载体,也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要的实践场景,基层社区治理对于我国社会治理的整体格局具有基础性地位。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在实践方面的可能,培养已经了解社区营造/社区规划相关理念、具备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基础知识的学员掌握现代社会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当今国家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政策,学习地方治理以及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把握宏观与微观社会的发展趋势,具备在全球化、智能化的城乡发展中所必需的理论素养、政策掌握能力与数据分析技术。


本项目为认证项目,完成全部课程内容并通过相关考核的学员将获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合办的“社区营造/社区规划认证班(高级)”认证证书。本项目先修课程为"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初级)"。


课程优势

社区营造/社区规划专业认证的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大多来自于清华大学相关院系,有突出的学术成果,多数人在国内基层社会治理、社区规划方面的研究已有所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与国内其他高校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联合教学。项目负责老师罗家德教授为计算社会科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主编,长期推动“大数据社区治理”“智能化社区”的相关理念与实践。


教学基础扎实: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的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以及挂靠的校级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深耕多年。自2010年起,清华大学社区营造/社区规划课程团队致力于在大陆地区推广社区营造的理念与工作方法,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社区营造讲座、培训,并于2017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清华大学社区营造研修班,于2019-2021连续成功举办两期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业内专业师资及成型的课程体系。在此期间,团队出版了系列教材与案例集,包括《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与案例》《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工作手册》等,形成了一整套开展社区工作的实务操作方法,对相关人员在社区的工作开展大有裨益,也为社区营造/社区规划的培训工作提供了教学支撑。


实践经验丰富:社区营造/社区规划课程团队当中的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们各自开展了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的丰富实践,既有学者主导的“清河实验”、“大栅栏实验”等社区实验,也有诸如“义仓”、“社区花园”等多种多样的各地实践可供学习。在社区协商、城市微更新、社区生活圈规划、社区总体营造等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实践案例。


大数据工具率先体验:在推动社区营造实践的过程当中,社区营造/社区规划课程团队亦开发出建立在微信平台当中的大数据社区治理工具,学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社区治理工具的学习与实操,体会建立在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基础上的大数据评估方法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用。


目标学员

任何对社区治理感兴趣的人员,包括房地产与物业经理人员,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建筑相关行业人员等。需已完成"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初级)"课程,方可报名本项目。

(注:招生对象不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


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社区营造/社区规划专业认证的认证体系为由初级培训班进阶至高级认证班的认证体系。本项目为进阶阶段的高级认证班,学时共计为98学时。


清华大学社区营造/社区规划认证班(高级)由面授课程和实习课程组成,面授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分三次完成,学员需根据学校统一组织集中到场参加面授课程,实习课程穿插在三次面授课程之间,在学员各自的工作地点完成,需进行电子记录,由带班助教远程跟踪,并在最后一次面授课程前提交三份规定主题的实习报告进行汇报答辩。


获得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初级)学习证书是报名学习社区营造/社区规划专业认证班(高级)的前提,学员完成全部学时并通过相关考核,可获得“社区营造/社区规划专业认证证书”。


课程内容

模块1 社区营造与智能化社区治理

社区营造实务-1

战略性使用大数据

智能社会治理

智能化社区治理的模式

社区营造实务-2

智能化社区治理的实用工具

社区营造实务-3

实习(社区营造实务+大数据治理1)


模块2 社区规划的政策与实践

社区规划路径的多元探索

基于社区花园的参与式社区规划

城市微更新中的社会治理机制建构

构建社区行动共同体

公共空间营造与社区治理

实习(社区空间规划+大数据治理2)


模块3 社区营造/社区规划与多元共治

各地社区治理的案例比较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的社区治理

物业企业参与的社区治理

智能化社区治理的实例研讨


(注:以上课程内容为面授课程的模块大纲,具体课程内容在实际上课时可能有调整招生。)


领衔师资

图片      

王  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图片      

罗家德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


图片      

刘佳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副教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和教学方向主要为城乡社会规划研究;社区营造与住房研究。


图片      

蓝煜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管理、城乡基层社区治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政府购买服务。


图片      

张  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政务与网络治理、公共大数据与政策信息学、创新2.0与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研究。


图片      

江  维

中共成都市社治委副主任,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长期从事基层治理实践与研究,参与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政策创制与实践推动。


图片      

刘悦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上海四叶草堂理事长。


图片      

赵  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副所长,社区培育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中心主任。


注:以上仅为中心部分师资,不作为课程承诺,具体授课教师以实际课程安排为准。)


招生计划

高级认证班

(立项号:2205910003)

上课时间

第一阶段:2022年09月

第二阶段:2022年11月

第三阶段:2022年12月

上课地点

北京市


注:为确保教学质量,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均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灵活调整。)


学费标准及

交费方式

学费标准:15000元/人/期(含学费、场地费、参访交通费及其他相关材料费等)。学员往返交通、食宿自理。


交费方式:采取二维码扫码汇款,将培训费汇至清华大学账户,由学校为学员开具《中央非税收入统一票据》。汇款二维码信息如下:

图片  

26689


报名流程


因招生名额有限,最终确认报名以汇款信息为准。


报名名额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让,报名需要通过微信招生简章在线报名,申请通过后,请汇款至清华大学账户即确认报名。如已汇款不能按期参加,需提前10个工作日申请,可转下期或协调退款。


报名负责人:

陈老师 135 5250 5274

万老师 166 1997 1096

报名邮箱:

chenmianting@tsinghua.edu.cn


证书颁发

学员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统一颁发继续教育项目认证证书,证书依次标明项目承办单位名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及项目名称,证书加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罗家德老师签名”。证书号可登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与认证网站查询,网址:

http://thtm.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咨询投诉电话】

400-818-0909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与认证网】

查询项目请登录:http://thtm.tsinghua.edu.cn

【本项目招生截止时间】

2022年09月



电话: (86)10-62783055

传真: (86)10-62782605

关注我们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SPPM公管教学

  • 清华公管干部教育中心

  • 清华·公管校友会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