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共政策讲堂第17期活动暨JCPA编辑部学术沙龙在清华公管学院302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公管学院政策所与JCPA编辑部联合主办,邀请挪威奥斯陆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学教授Yves Steinebach就“The Balance Challenge: Navigating Policy Respons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这一前沿议题作报告。
讲座由清华公管学院副教授陈济冬主持,政策所所长戴亦欣副教授作点评。清华公管学院刘志林教授、王有强教授、桂天晗副教授,瓜多尔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FLACSO)教授、JCPA执行主编Guillaume Fontaine,以及学院五十多名研究生同学参加此次讲座。

活动现场
近年来,全球各国,尤其是西方民主国家的政策密度在过去数十年持续攀升。通过政策文本数量、政策措施种类以及覆盖议题广度等多个维度均可观察到这一趋势。Yves Steinebach教授指出,这一现象源于技术进步、社会权利意识提升以及政府职能扩张等多重动因,促使政策制定日益精细化,但同时也使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负荷压力。

Yves Steinebach作报告
随后,Yves Steinebach教授聚焦于政策增长与执行能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他提出“政策分诊”(Policy Triage)概念,类比医疗紧急情境下的资源优先分配机制,指出当政策数量持续增加而行政资源未能同步扩充时,政府机构在执行过程中被迫进行隐性取舍:部分新政策获得优先落实,而既有政策的执行则被弱化甚至搁置。为验证该机制的存在,Yves Steinebach教授基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不同地区分阶段实施排放监管的自然实验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政策推行区域,其他监管活动显著减少,且现场检查被更低成本的非现场审查方式所替代,反映出政策执行质量的潜在下降。
Yves Steinebach教授强调,缓解“政策过载”(Policy Overload)的关键在于强化政策制定过程中实施端的参与。他指出,挪威等国家通过制度化渠道赋予地方政府及一线执行机构在政策设计与评估中的实质性话语权,有效缩小了政策产出与执行能力之间的差距。他呼吁公共政策研究应超越传统的“政策如何出台”(How Policies Are Made)分析范式,更多关注“政策交叉叠加”对治理体系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推动政策制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优化与系统协调。

戴亦欣作点评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中国语境下的政策增长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政策文本增长、投资领域政策繁复、政治电子化改革困难等问题进行提问。Yves Steinebach教授回应指出,政策增长本身并非问题症结所在,关键在于政策体系是否匹配相应的治理能力与动态反馈机制。他进一步强调,“强治理”并不等同于“小政府”,而在于政策系统内部的结构性平衡与制度韧性。

参会嘉宾合影
本次活动深化了与会师生对政策过载、执行能力约束及政策系统韧性等关键议题的理论认知,为构建更具适应性与可持续性的现代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与实践启示。
供稿丨政策所、JCPA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