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10月10日中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302会议室举办了“课程思政建设分享交流会”。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蕉,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出席会议。公管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戴亦欣、公管学院副教授贾西津受邀作专题发言。公管学院副院长高宇宁主持会议,20余位教职工参与了此次交流会。
交流会现场
专家分享
会议伊始,李蕉分享发言。李蕉回顾了自2016年以来中央和教育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强调了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她介绍了清华大学的“一院一策”专项项目,该项目旨在发挥各院系特色,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方案,目前前四批已覆盖了33个院系和教学单位。李蕉以电机系、建筑系、美院为例,展示了“一院一策”的具体实践成果。在谈到当前课程思政重点工作时,李蕉强调了实现“全覆盖”的重要性。她介绍了清华大学目前针对课程思政开发的“一个环节、一堂课、一门课、一组课”的全方位推进举措,给院系提供了课程思政建设参考。
李蕉分享
戴亦欣就《公共管理思想史》课程的思政实践作了深入阐述。她指出,课程思政的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期,她依据直觉和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内容。随着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在清华大学“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她逐步完善了课程的思政元素,有计划地将中国学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的研究成果纳入课程内容,展示中国案例研究对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实践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采用了“学生提问驱动”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她的经验分享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家国情怀的公共管理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戴亦欣分享
贾西津就《公共事务伦理》如何讨论公共价值进行了解读。她阐释了“思政”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公共管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她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公共性”这一概念,通过翻转课堂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公共价值和职责伦理。她特别分享了一个教学案例,即探讨基层公务员在面临多重角色和时间紧迫的情境中,如何正确履行公共职责。她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力,对于提升未来公共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贾西津的教学实践为推进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提供了宝贵经验。
贾西津分享
讨论环节
会议随后进入热烈的讨论环节。公管学院院长助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介绍了学院开发的一系列案例教学资源,提出建立院系层面知识体系、构建课程间逻辑关系的构想,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公管学院副院长殷成志重点阐述了对国际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创新做法,介绍了将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融入社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戴亦欣探讨了如何在案例教学中通过紧密结合材料分析和理论讨论,引入思政的问题。
李蕉就讨论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作出了一一回应。她强调,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宣扬成就,而应全面展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她提出“连续性思政”的理念,主张将思政元素系统化、连贯性地融入教学全过程。还强调了学情分析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性,指出应根据不同背景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她特别指出课程思政“贵在于引”,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院党委书记彭宗超作总结发言。他强调了学校专业指导对院系思政思政实践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经验。彭宗超提到,虽然学院已经在课程思政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思考,同时保持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
彭宗超总结发言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丨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