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主办、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国际所”)承办的第174期明德论坛在公管学院620会议室举行。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政治学教授、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研究员伊夫·辛多默(Yves Sintomer)作主题讲座,剖析当下欧洲政治体制的危机。公管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崔之元出席讲座并作点评,副教授桂天晗、魏文池出席讲座。讲座由公管学院副院长、国际所所长、长聘副教授高宇宁主持,来自全校各院系6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期论坛活动。

伊夫·辛多默(Yves Sintomer )作主题讲座
讲座伊始,辛多默教授指出,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欧盟正遭遇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从经济、地缘政治到政党体制和军事,欧洲面临全方位的严峻挑战。他回顾了二战后欧洲民主的“黄金时代”,并指出如今这一模式已难以为继。欧洲的经济模式面临创新瓶颈,新自由主义盛行导致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加剧。同时,欧洲的绿色转型、移民与多元文化主义等问题也引发了部分民众的抵触情绪,社会撕裂感愈发明显。
在地缘政治方面,欧洲的能源依赖格局被打破,过去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北约的军事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欧洲的安全,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对俄罗斯的过度防范以及重新武装的呼声,这些都加剧了欧洲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辛多默教授还详细探讨了欧洲政治体系的现状。他指出,欧洲的传统大众政党式微,政治精英水平下降,政治短视现象严重。福利国家虽仍强大,但也面临威胁。多元文化主义在欧洲内部曾取得一定成功,但在全球南方和穆斯林国家移民涌入的背景下,却成为一些人眼中的“替罪羊”。欧洲的对外政策也因双重标准而合法性受损,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辛多默教授提出了欧洲政治体系未来可能面临的三种情景。第一种是“后民主”模式,即市场和技术官僚治理成为主导,民主制度仅剩形式,而真正的决策权则掌握在华尔街、欧洲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手中。第二种是“威权主义”,即民族主义者与保守基督教徒联合,形成一种激进的右翼势力,他们可能会限制言论自由、司法独立,并推行压制性法律,导致欧洲走向“不自由的民主”和“民族主义清洗”。第三种是“民主3.0”,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景,旨在通过驯服金融资本主义、建立现代化的福利国家、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欧洲一体化和民主治理,来实现欧洲政治体系的重生。

崔之元点评
崔之元教授指出,美国共和党在特朗普影响下,自称从传统右翼政党转变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政党。传统观点认为工人阶级因教育水平低、文化素养不高,易产生反移民和种族主义倾向,从而支持右翼政党,但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认为,欧洲工人阶级在20世纪80年代前人口同质化、移民问题不突出的情况下,仍支持右翼政党,说明工人阶级转向右翼政党是因为传统左翼政党政策不再反映其利益。
辛多默教授回应称,欧美情况不同。美国工人阶级过去70年在不同时间支持过共和党和民主党,如今白人和未受良好教育的工人阶级更倾向于支持共和党。欧洲工人阶级则明显倾向于支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原因有:一是工人阶级在新经济时代面临更大不安全感,主流政党未能理解其感受,而民粹主义者用简单叙事吸引他们;二是欧洲左翼政党曾保护公务员和工资劳动者,如今工人多从事零工经济,渴望创业,左翼政党无能为力,右翼政党则声称支持创业;三是左翼政党内部存在分歧,绿党、激进左翼和社会民主左翼或温和左翼都未能向工人阶级提出有吸引力的叙事,导致民族民粹主义政党未来一片光明。

朱旭峰点评
朱旭峰教授点评指出,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下滑时右翼政党容易崛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2016年英国脱欧、叙利亚难民潮、新冠疫情以及俄乌战争等,都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欧洲经济发展放缓。对于当前欧洲政治体制的危机,我们可以反思其背后的深层经济和结构性原因。

高宇宁主持

提问交流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辛多默教授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崔之元教授向辛多默教授赠送了纪念海报,对他的精彩演讲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讲座在意犹未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讲座现场
供稿丨国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