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明德·共迎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
为营造整洁温馨的校园环境,深化劳动教育实践,让“明德为公”的院训在行动中传承,4月17日 ,公共管理学院研工组举办了“吾家明德·共迎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师生劳动共建活动。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院长朱旭峰、党委副书记唐啸,教师党支部的多名教师,以及25名硕博研究生同学,一起积极投身到劳动当中,以实际行动献礼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

启动仪式
彭宗超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言。他介绍了目前公管学院开展的院系劳育品牌项目,包括“明德为公,劳动光荣”系列活动和“海清·明德”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他希望学院师生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把这种乐趣延续到未来学习、生活的无数次劳动和实践中,并强调在劳动的过程中保障安全。

劳动共建
活动于下午1点正式开始,志愿者们准时在公管学院一楼大厅集合,有序领取扫帚、抹布、垃圾袋等清洁工具。在学院的组织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志愿者们以劳动焕新校园风貌,用洁净迎校友归家。
师生志愿者们以班级为组别兵分三路,在物业人员的协同配合下,热火朝天地投入公共空间清洁行动。博24班负责学院门口自行车停放区管理,除规整散乱车辆外,还细致清理路面碎石与缝隙杂物;硕241班协同负责明德楼前的大草坪清扫维护,系统清扫落叶积尘,同步疏通门前路边,保障通行无阻;硕242班负责清扫学院外围公共区域,将路面上的烟头、口香糖残渣以及生物垃圾彻底清除。
三组人员分工明确、协作高效,以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共同营造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欢迎校友们回家。

志愿心得
劳动教育是清华大学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今天我们与多位老师一起,在学院开展劳动。搬自行车、清扫落叶、捡拾垃圾、清洁地面,劳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不易和育人的分量。尤其是在清理地面时,我们用毛刷反复擦拭顽固的污渍,看似简单的工序都考验着耐心与细心。辛勤的劳动过后,我更真切体会到后勤人员工作的不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场劳动教育不仅是对劳动技能的锻炼,更是对“脚踏实地”、实干精神的锤炼。
——公管硕241 陈毅哲
在本次活动中,目睹同学和老师们俯身清理学院公共空间的身影,深切感受到"行动是最有力的教育"这句话的分量。公共管理者的责任感不应停留在理论研讨,更需要从身边的环境维护中践行。当扫帚等清洁工具在师生手中交替传递时,劳动教育突破了课堂边界,在共同流汗中凝聚了集体认同。日后也将积极参与学院公共空间的维护工作!
——公管硕242 樊侃迪
在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之际,参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共建劳育活动,我深感意义非凡。“知行合一”不仅是学术追求,更需在实践中扎根。清理草坪、整理公共区域的过程,恰如公共管理学科的缩影——以务实行动守护公共空间,以集体之力构筑文明秩序,亦如“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当整洁的路面映衬着明理楼的巍峨身影,吸烟处的垃圾桶旁没有了大大小小的烟头,草坪上的塑料袋不再和花草纠结在一起,我方觉劳动其实与学术也有共通之处,我们皆需脚踏实地、注重细节。希望能以劳动献礼母校,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
——公管硕242 李姜珊
通过参加今天的学院的清扫志愿活动,我深切体会到维护公共环境的不易。弯腰扶起十几辆东倒西歪的自行车,才发现车把上缠着枯枝,车轮间还卡着被遗忘的快递袋。扫帚划过砖缝,零食袋、烟蒂和落叶混在碎石里,蹲着捡了半小时才清干净。当最后清理路面时,看着大家使用各类清扫工具打扫地面,突然意识到平日整洁的学院楼背后有多少人的付出。结束时提着装满垃圾的塑料袋走向垃圾站,指尖沾着泥灰,心里却格外踏实——或许责任感就是在这样的点滴行动中生长起来的,它让我今后路过每一处公共区域时,都会下意识地放轻脚步、收好垃圾。
——公管博24 刘沛汉
同学们以躬身实践为纽带,在挥洒汗水的锤炼中,既深切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亦于协作奉献中收获成长的喜悦。生活以躬行诠释真知,劳动以实干注解担当,此次活动正是公管学子以行动践行清华精神、以热忱献礼母校华诞的生动注脚。
供稿丨研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