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清华公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清华海外名师讲堂第252讲在清华公管学院报告厅举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汤姆·弗莱彻(Tom Fletcher)发表了题为“国际人道主义体系的未来(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System)”的演讲。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出席活动并致辞。清华公管学院院长朱旭峰主持演讲。
杨斌在致辞中表示,弗莱彻先生应对复杂国际人道主义问题的坚定承诺与清华大学所倡导的全球责任产生了深刻共鸣。自本世纪初起,公管学院始终紧紧围绕中国应急管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相关研究,这与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核心任务紧密相连。此外,公管学院还与联合国机构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减贫等关键领域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学校支持公管学院进一步深化这些关键合作,并积极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随后,杨斌向汤姆·弗莱彻赠送了清华大学海外名师讲堂纪念牌。
朱旭峰代表清华公管学院对汤姆·弗莱彻的首次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校和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合作与交流,培养未来领袖。作为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公管学院系列活动之一,希望此次海外名师讲堂能够促进多元对话,进一步搭建学术与实践桥梁。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举办。朱旭峰向现场出席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以及通过线上方式参与的香港科技大学跨学科学院、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的师生和清华公管学院的国际校友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

汤姆·弗莱彻做主题演讲
汤姆·弗莱彻在演讲中指出,世界正在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全球信任危机、不平等加剧和技术变革的加速。他强调,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危机,过去二十年中,因气候引发的危机援助需求激增800%,每天有2万名儿童因气候相关因素逃离家园。展望未来,弗莱彻认为,技术变革的加速既带来希望也可能带来奴役、加深分裂和威胁人类本质。因此,他引用《道德经》中“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呼吁摒弃大国零和博弈,构建需求驱动的新型人道体系。
演讲中,汤姆·弗莱彻倡导构建一个更小、更灵活、更贴近受助者的人道主义运动,以更贴近服务人群,更擅长平民保护,并专注于拯救生命。他强调提前做好灾害准备的重要性,包括投资预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预测危机等。此外,他提出教育是变革的起点,面向未来,他提出培养“善良、好奇、勇敢”的下一代,并鼓励青年以宽恕之心和长远眼光应对变局,共同书写人类命运新篇章。



现场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环节,线上和线下的师生们就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发达国家的角色和资源分配、国际政治对国际人道主义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提问,汤姆·弗莱彻逐一进行解答。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代理办公室主任文森特·奥姆加(Vincent Omuga)、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纽约办事处外部关系与伙伴关系司副主任衣春瑶、联合国副秘书长特别助理兼人道主义事务干事努哈·哈马尔沙(Nuha Hamarsha)、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刘楠楠、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黄成、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钟玮、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以及来自公益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多位专家代表与清华大学百余名师生共同现场参与活动。香港科技大学跨学科学院副院长穆绮兰(Kira Matus)、跨学科学院公共政策学部系主任白立邦(Naubahar Sharif)、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庚,以及两校师生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全程参与。本次活动由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
清华大学“海外名师讲堂”是汇集清华大学高端国际交流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办的高层次、前沿性、成系列的海外人士演讲系列,自2007年至今共举办252讲,设有“全球领导力”和“前沿科技”两大系列。演讲人汇集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学者、外国政要、知名大学校长、跨国企业高管等名家名人。
供稿丨国际合作与交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