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李应博副教授、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博士生王梓涵、我院博士林子秋和高宇宁副教授合作在World Development发表论文Revisiting regional governan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easurements, linkages and coupling effect,构建了区域治理影响区域发展的机制框架并定量测度了两者之间多维要素之间的耦合效应。
现有研究认为,以国家整体发展轨迹看,区域发展是国家政治意愿、制度、经济和社会互为作用的缩影;且“精心设计的区域治理模式有望促进区域发展”。上述观点说明,在区域这一维度上,治理与发展必定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且可能同时体现一国的整体制度特征和某一区域自身的特质。然而,区域治理究竟以何种机制影响区域发展,且国家制度特征和区域异质性如何在一个地区的演化历程中得以具象化呈现,学术界尚未给出更为微观尺度的全面测度框架和研究方法。同时,仅从宽泛意义上指出治理促进发展,也无法回应在当前区域发展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时,多元治理工具和治理政策如何构建一种相互耦合的内在机制来有效促进区域发展这一实际政策议题。
该研究系统构建了区域治理影响区域发展的多元治理要素耦合的解释机理;综合采用了经验计量分析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解析了中国区域治理的多维要素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的耦合效应,评估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了基于中国区域发展需求和制度特征的耦合治理政策。
研究简介
基于定量测度与地区案例分析,该研究检验了区域治理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的整体贡献、单因素影响差异和因素间耦合机制,同时也解析了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受到不同治理因素作用的机理路径。
论文研究指出:中国的区域发展已经从主要依靠贸易和投资驱动区域工业化的阶段开始逐步向以环境、创新和教育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的新阶段演进。在国家政策激励下,地方政府更有动力对环境、创新和教育领域进行投资,也主动融入跨行政区城市群规划来回应国家政策,且希望从地区间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治理资源和发展主动权。
对此,该研究选择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两个指标来表征中国区域发展的两类主要目标;分别以人均 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度量。该研究使用治理投入和治理结构来测度区域治理水平。区域治理投入包括环境监管、创新治理和教育三个领域的资源投入和政策投入。采用财政分权指标和跨行政区城市群相关指标测度区域治理结构。同时,我们选取了地区案例解析了央地关系和地区间合作在中国制度情境下的特点。采用地区人口、人力资本、消费结构以及贸易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作为控制变量。基于省级尺度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交互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开展了区域治理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回归分析以及因果和稳健性的检验。同时,我们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检验数据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是否会带来过度简化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研究结论
整体上讲,区域治理与区域发展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治理因素之间的耦合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的影响程度高于单一治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教育投入和财政分权都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福利改善,表明这两个治理要素在长期促进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规制可以促进区域福利改善;但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在不考虑其他治理要素的情况下,区域合作可能会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这一结论意味着,合作意愿更强的地区可能会分配更多的资源来促进地区发展。
区域创新只有当与其他治理因素耦合才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而作为单一治理工具对区域发展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地区创新政策时,应避免由于与其他治理工具产生非耦合而抑制地区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环境监管与区域间合作的耦合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可能的解释在于地区自主型的环境监管与地区间产业投资相互作用,很可能出现地区间“逐底竞争”的问题。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都有重要影响;适度平衡地区间的教育投资水平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将产生正向显著作用。这一结果说明,给定地区教育投入水平,可以寻求其他治理要素之间的耦合机制来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创新与教育两类要素间的耦合效应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进一步证明了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改革对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地区异质性方面。创新治理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耦合效应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这一结果有效回应了东部地区省份的科技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判断。财政分权与区域合作对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增长以及东部的福利改进促进作用明显,这一结果提供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和产业梯度转移效果的证据。创新治理与区域合作对中部地区促进作用明显,进一步提供了中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构建的密集的创新合作网络给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创造的发展空间。但是,环境规制和区域间合作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产生了负向效果。这一结果说明在运用环境规制工具时,不仅需要考虑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以及资金投入,还需要兼顾对企业绿色生产和区域绿色消费市场的培育。但是,环境规制与财政分权仍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福利改进,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理政策在西部地区的成功实践提供了证据。
该研究提供了以下政策意涵。一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之间的平衡,应将环境治理、创新治理和政府间关系之间的政策协同结合起来。二是应优化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结构以建立绿色研发、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系统性的环境规制工具。三是除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外,地区发展应更面向缩减地区间认知鸿沟,而非仅是经济差距的治理工具。四是建设地区间基于产业链的合作机制并减少地区间隐形竞争和制度化的交易成本。
研究贡献
该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以多维度的概念要素和测度指标,系统构建并检验了区域治理与区域发展的内在多重联系及其耦合机制。该研究有助于深度理解中国以环境、创新、教育、央地协同和区域间合作的区域治理逻辑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民生福祉改进和地区间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该研究也为国家与地区决策提供了多元耦合治理视角,为寻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更精细视角提供了研究样本。从更宽角度看,该研究也为其他国家推进本国内部的地区建设和制定执行区域治理政策提供了平行基准。
研究支持
论文得到了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2021THZWJC09)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72434002)。
论文题目
Yingbo Li, Zihan Wang, Ziqiu Lin, Yuning Gao, Revisiting regional governan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easurements, linkages and coupling effect,World Development, Volume 185, 2025
https://doi.org/10.1016/j.worlddev.2024.106816
作者简介
李应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梓涵 清华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博士生
林子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高宇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供稿丨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