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值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之际,第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暨清华大学第600期博士生论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论坛在学院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以“国家治理体系与现代公共管理”为主题。基于线上交流的便利,论坛还与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组织的“青木昌彦经济学论文奖”青年学者论坛融合举办,共享学术资源。
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谢矜,学院教授蓝志勇同100余位学院师生、校友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现场出席论坛。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星岳雄线上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谢矜主持。

彭宗超致词
谢矜主持
彭宗超为论坛致辞。“公心走天下,共融谋发展,治理重实效,理论永创新”,青年学者论坛从三年前走来,依然葆有最初的特色。彭宗超首先向各位嘉宾及听众莅临论坛表示欢迎。他指出,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带来巨大挑战;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国家将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于北京召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备受关注。彭宗超强调,时代向国家治理体系与公共管理学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公管学人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更好地创造学术新知,服务国家治理,将是我们不断思索的问题,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在今天的论坛上有所收获。

蓝志勇做主旨发言
蓝志勇以《从经典物理到新量子力学与生命科学时代的公共管理研究的范式转换》为题做主旨发言。蓝志勇从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切入,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时代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第一是,人们往往必须要用有限的知识、有限的能力和理性来面对无限的世界。第二是,我们要突破过去以经典物理思维为主导,研究范式突破现行思维、完美思维、二元思维、等级思维,改进研究方式,迎接新学科时代的发展。第三是,我们要突破技术工具理性,构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相支持、互相制约、互为动力的新关系。
开幕式现场
随后,融合“青木昌彦经济学论文奖”青年学者论坛,由学院长聘副教授陈玲主持。
星岳雄线上致辞
星岳雄首先致辞,他表示,奖项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中国的年轻学者开展有关中国公共政策和体制建设的学术研究。他介绍了比较制度分析理论的创立和在世界各国的应用与发展,并指出,当前产出的学术成果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即侧重于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经济分析,并为比较制度分析领域做出了学术贡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硕、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龚斌磊、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晓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助理教授占超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曾渝、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曾思分别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现场学术气氛浓郁,青年学者们全心投入,积极交流心得体悟,开展深入对话。

主论坛合影
此外,本次论坛还特别设置了博士生学术职业生涯发展交流会和学术期刊对话活动。职业生涯发展交流会邀请了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公管学院的领导参与活动,搭建起人才交流的桥梁。

职业生涯发展交流会现场
学术期刊对话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行政管理》曹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丁开杰、《公共行政评论》刘军强、《公共管理学报》米加宁、《管理世界》王群光和《社会学研究》杨典等多名学科权威期刊的编辑老师,分享在审稿过程中总结的关于稿件趋势、稿件问题的心得,帮助在读研究生找准学术前沿、规避写作误区。活动由《公共管理评论》副主编梅赐琪主持。

梅赐琪主持学术期刊对话






曹胜、丁开杰、刘军强、米加宁、杨典
(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进行期刊对话
下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基层实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与区域治理”、“资源环境政策与新兴技术”和“英文论文写作工作坊”六个主题分论坛有序平行召开,充分发挥青年学者论坛整合资源、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激发在校研究生学术兴趣、提升研究能力的重要作用。六个分论坛分别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潘星宇、朱培豪、张婧雯、柳馨、李子晗、刘东浩主持,共有50位学院博士、博士后、校友以及兄弟高校的青年学者分别发表专题汇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宋雄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臧雷振、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杨志云、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长东、《管理世界》编辑王群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教授连宏萍、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谭海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龚斌磊、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李莉、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莉、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挪威奥斯陆大学政治系教授汤姆?克里斯滕森教授(Tom Christensen)分别对各分论坛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会场交流热烈,青年学者们展开了深入讨论。






各分论坛现场
“正心修身以明德,经天纬地而为公”,新一代的公共管理青年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本次论坛共收到176篇中英文论文的投稿,经过11名匿名评审专家的专业评审,共有50篇论文进入口头汇报环节。再经由12名现场点评专家的评审与推荐,最终,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王鸿儒撰写的《官员更替、政治激励与企业排污——基于南方A省2011年到2018年企业层级的数据》、由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彭冲撰写的《政府治理效率的价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嘉琪撰写的《公众谣言对抗行为引导的助推策略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焦长权撰写的《迈向共同富裕之路:“两个大局”战略与区域平衡发展——以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为中心的讨论》和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余成龙撰写的《信息裁量权:公民参与互动中基层官僚的行动逻辑》获得第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
青年学者论坛自2017年开始每年在公管学院院庆期间举办,参会群体定位于在学术职业准备期的博士生,以及学术职业初期的博士后和青年教师,让公管学科、不同学术背景的优秀博士生围绕同一专题展开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和探讨,邀请专家、导师们介绍学科发展,聆听青年学者们正在进行的研究探索,形成青年学者的学术网络。自2019年起改革为博士生论坛扩展版,增加了学术职业发展交流、期刊主编对话等环节,帮助博士生们在分享交流研究成果、形成学术网络的同时,更看到学术职业的前景。
供稿丨研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