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丨平行论坛四: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与社会价值创新

2025-10-30

阅读:

10月25日,第二十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以“面向未来的公共管理变革与自主知识创新”为主题,共设五场平行论坛,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承办平行论坛四,主题为“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与社会价值创新”。

平行论坛四现场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谈志林,北京大学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创新与行动实验室创始人王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创院院长王名分别作主题演讲。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蓝煜昕,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童之磊,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北京磐星影响力投资总监马艳艳,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参与圆桌对话,结合对公益慈善新领域、新趋势、新挑战的观察发表观点。平行论坛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史迈主持。

谈志林作专题发言

谈志林指出,二十届四中全会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公益慈善事业必须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他结合政策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分析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要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把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航向;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把准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定位;加强政策支持、弘扬慈善文化、发展社区慈善,畅通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持续完善慈善法治体系,强化慈善组织自我治理与综合监管,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超作专题发言

王超结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的研究,分享公益领域微观新发现。他提出,公益领域目前呈现两大变化:一是范式转变,公益成为多元主体共创的过程,公众从“时间、财务、才能、关系、见证”五个方面积极参与;二是组织形态创新,形成以公益目标、共同价值观等为纽带的松散型耦合组织。王超指出,面对当下公益复杂环境中的“顽劣问题”,建立松散型耦合组织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可行方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已经在该组织形式的建构工作中做出一定探索,未来在共创范式下,可期待构建更多适配的新型公益组织形态与运营机制。

王名作专题发言

王名在发言中提到,当前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慈善”概念凸显。他引用经济学理论阐释财富积累必然性、财富剩余必然性、财富向善必然性的三大思想,并以具体事例分析财富向善在“善及弱势、公益社会、财富升维”三方面的具体表现。他指出,财富升维含空间、时间、精神三维度,其核心是超越主体、当下与物质的新财富观。最后,他强调财富升维对个人与社会提升的意义,并提出对未来财富升维持续发展的更高期待。

圆桌对话环节

在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蓝煜昕首先阐释了本次对谈的发生背景,点明慈善事业“从1.0到4.0” 的演进脉络,强调了财富向善的趋势。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童之磊分享了基金会的十年公益实践与探索。童之磊提出,社会企业是公益与商业结合的优质模式,建议建立全新公益生态,搭建投资主体与公益组织双向对接平台,便利资源匹配。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主张商业与公益深度结合,提出企业最大优势是 “赚钱能力” 而非 “已赚之钱”,强调需推动长效机制建设,通过政策设计来引导企业和企业基金会建立“细水长流”式的有序运营模式,突破发展瓶颈。北京磐星影响力投资总监马艳艳指出影响力投资核心难点是优质标的稀缺和复合型人才匮乏。认为行业需加强人才培养,主张商业与公益可有效结合以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从家族企业与财富管理研究视角切入,指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已进入交班换代阶段,巨额存量财富的慈善安排成为关键议题。他指出金融与公益的融合需要推动慈善资产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提升管理回报,并通过深入探索 AI 与慈善双向赋能,推动慈善资源发挥更大价值。

本次 “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与社会价值创新” 平行论坛,是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的复盘,也是面向未来的思想聚力与路径探索。面向未来,以自主知识创新引领实践变革,以多元协同破解行业难题,以长远视野推动生态建设,才能让公益慈善事业真正成为连接财富与善意、个体与社会、当下与未来的纽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持久动力。



供稿丨高层论坛宣传组

电话: (86)10-62783055

传真: (86)10-62782605

关注我们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SPPM公管教学

  • 清华公管干部教育中心

  • 清华·公管校友会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