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5周年暨第二十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本届论坛以“面向未来的公共管理变革与自主知识创新”为主题,共设五场平行论坛,分别是“公共政策自主知识体系”“‘十五五’规划与中国式现代化”“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与社会价值创新”“地方治理与发展创新”。

平行论坛五现场
10月25日下午,平行论坛五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28会议室举办。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名誉院长胡鞍钢发表主旨演讲。湖南工商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教授侯俊军,北京市团市委大学中专工作部部长沈若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助理王敏,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刘京晶围绕“中国特色地方治理发展与实践前沿”进行特邀分享。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唐啸的主持下,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街道党工委唐婍婧,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刘宗锦,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委张要松,天津市科技局科技金融处吴婧围绕“中国特色地方治理实践创新”展开第一场专题讨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洪川主持第二场专题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赵欣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公共管理系副主任、教授谢起慧,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谷浩,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许凯渤,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讲师李蹊围绕“中国特色地方治理理论创新”进行交流。平行论坛五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情研究院院长周绍杰主持。

胡鞍钢作主旨报告
胡鞍钢作题为“国家治理与‘十五五’规划创新”的主旨报告,从优势视角分析了国家“十五五”规划的创新表现,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世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世界高科技出口优势和创新与人才优势五个方面。此外,他指出在绿色工业革命和智能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同时兼具创新者和引领者两类身份。

侯俊军作特邀分享
侯俊军以长沙市“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例,分析口号式目标的提出如何推动长沙市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提出政府资源的集聚倾斜、强烈的市场示范效应,以及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促使口号式目标实现了很好成效。

刘京晶作特邀分享
刘京晶提出了“十五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四点判断:一是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目标不动摇,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功能和旅游的文化属性进一步强化。二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功能和场景创新为立足点盘活文化旅游资源与资产。三是以民生产业为出发点解决文化旅游需求侧制约,充分激活、释放市场需求。四是数字技术继续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催生新型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业态、文化旅游消费模式,优化文化旅游智慧治理体系。

王敏作特邀分享
王敏围绕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流通进行相关分享,探讨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流通的方向、路径和主体,提出实践过程中存在寻源难、评价难、协同难的问题,可以利用数据产品地图、质量评价地图和产业协作地图进行有效解决。

专题讨论1:“中国特色地方治理实践创新”现场
在“中国特色地方治理实践创新”专题讨论环节,刘宗锦、吴婧、张要松和唐婍婧结合个人工作经历,从协同治理、绩效考核、政民互动等不同视角出发,分享了扎根中国本土、来自一线工作的鲜活经验。

专题讨论2:“中国特色地方治理理论创新”现场
在“中国特色地方治理理论创新”专题讨论环节,赵欣彤、谢起慧、谷浩、许凯渤、李蹊聚焦社会保障、韧性社区、城乡空间治理、人文政府、户籍改革等议题,讨论了中国特色地方治理创新中的理论建构问题,并提出推动地方治理的可行路径,充分体现了本次论坛集聚各方智慧,助力地方发展的主旨。

周绍杰作总结发言
最后,周绍杰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嘉宾们的主题发言和专题讨论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助力中国地方治理创新的独特视角。他希望大家继续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思考真实问题,为解释现实世界、提高社会福祉贡献力量。
供稿丨高层论坛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