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上午,亚太公共管理院长论坛(Asia-Pacif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ans’ Forum)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清华公管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是2025年亚洲公共管理学会(Asi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APA)年会的首场活动。本届年会由AAPA与清华公管学院联合主办,同时亦为清华公管学院建院2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

与会人员合影
论坛以“亚太公共管理教育”为主题,特邀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位世界知名高校副校长、12位著名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及近20位全球知名学者共聚一堂。论坛精心设置主旨发言与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公共管理教育的多维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论坛由清华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教授主持。他表示,欣逢建院二十五周年,学院荣幸承办本届年会,本次论坛作为年会的旗舰活动,旨在凝聚全球公共管理思想领袖,共话教育发展蓝图,以此赋能人才培养、引领学术发展、创新治理实践,为亚太地区的繁荣与长远发展贡献新智慧、注入新动能。

彭宗超主持
在主旨发言环节,韩国首尔大学副校长、亚洲区域信息中心主任、公共行政研究生院教授Kilkon Ko在以“韩国公共部门人工智能制度化之路:基于话语制度主义的审视”(Institutionalizing AI in Korea`s Public Sector: A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t Diagnosis)为题的演讲中,结合韩国人工智能制度化的经验,指出公共管理不仅应关注规则与法律等正式制度,还需重视惯例与实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他建议公共管理学界应系统关注人工智能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演变,深入剖析思想、话语、行动者及制度变革的相关机制,从而弥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制度缺口”。

Kilkon Ko发表主旨演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兼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南洋公共管理中心主任(研究与行政教育)、社会科学学院陈六使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讲席教授刘宏以“迈向全球亚洲时代的公共管理”(Approach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 Asia)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亚洲在全球经济与文化格局中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并对全球公共管理的话语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他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新加坡治理模式互鉴等案例,为公共管理与区域研究的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学术研究需顺应亚洲互联互通趋势,通过深化学科融合以提供新视角,从而更好地衔接公共管理与区域囯别研究,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区域研究需求。

刘宏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澳门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胡伟星教授在以“智能数字化时代的公共管理教育转型”(Transform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Digitalization)为题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数字化技术正推动公共管理理论从传统官僚体系向数字治理演进。他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说明数字化如何在实践中推动政府服务向以民为本、服务导向转变。胡伟星强调,为应对这一趋势,公共管理教育需要进行深刻转型。教育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强化数字素养与技术知识纳入核心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胜任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能力;同时,应重视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防范技术应用中的潜在风险。

胡伟星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公管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在“亚洲公共管理:前廿五年与未来之路”(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Asia: From the First Quarter to the Next)为题的主旨演讲中,系统回顾了清华公管学院作为中国首家公共政策研究生院,在教学科研、治理实践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了亚洲公共管理的未来路径,他指出,亚洲公共管理需聚焦数字化转型、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社会公平以及环境治理等关键议题,深化亚洲院校跨境协作,共同构建扎根本土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朱旭峰进一步倡议,亚洲院校应加强国际学术对话,凝聚区域智慧,共同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并不断提升亚洲在全球公共管理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朱旭峰发表主旨演讲
圆桌论坛由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钟玮副教授主持。六位嘉宾围绕公共管理教育的经验分享与未来举措展开建设性对话。参与嘉宾包括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与教授、全球治理与共享未来创新研究院主任何达基,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和公共管理学院教授、AAPA资深副主席Alexander Kotchegura,菲律宾发展学院副校长、公共与发展管理研究生院院长与教授Lizan Perante-Calina,泰国清迈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Ora-orn Poocharoen,印度金达尔全球大学政府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与教授Sudarshan Ramaswamy,以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系院长与副教授Prakorn Siriprakob。
何达基指出,当前地缘政治格局深刻演变,公共管理学界开始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对话窗口也正在打开。他呼吁在教育体系中引入全球视野,特别是亚洲视角,以突破单一传统叙事局限。Alexander Kotchegura建议,应致力于构建亚洲区域性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教育认证框架或协作网络,以提升本地区教育质量的专业水准,强化学术自主性与区域特色。Lizan Perante-Calina结合菲律宾实践指出,应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以前瞻性思维构建研究框架,从而增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与政策功能。
Ora-orn Poocharoen就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等带来的复杂性挑战提出,公共管理教育应回归人文精神,构建“智能可持续治理”新范式。Sudarshan Ramaswamy提出三项推动公共管理研究支撑教育的策略:开放政府数据共享、建立政策评估协同机制、以及推动公共政策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体化”融合。Prakorn Siriprakob强调,公共管理教育需明确价值导向,并在保留既有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政府议题,以弥合与治理实践的差距。

圆桌论坛现场
除参与主旨发言与圆桌论坛的嘉宾外,论坛还汇聚了其他多位全球公共管理领域的杰出代表。出席嘉宾包括:AAPA主席、印度尼西亚加查马达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系教授Agus Pramusinto,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国际分会主席、AAPA前主席、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前主席、韩国延世大学荣休教授Pan Suk Kim,中国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AAPA前主席吴建南,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国家公共行政与治理学院荣誉教授、AAPA前主席与战略顾问Alex B. Brillantes Jr.,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政策教授Andrew Podger,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东亚合作中心主任、治理研究生院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Rosa Minhyo Cho,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大学副校长与教授Constantin Marius Profiroiu,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荣休校长讲席教授、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学会副会长Leslie A. Pa,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政策与行政学院院长与副教授Jennifer Stewart,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中心主任与副教授Jue Wang,以及菲律宾瓦伦苏埃拉市立大学公共行政与治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Michville A. Rivera。
活动现场
作为2025年亚洲公共管理学会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梳理了亚洲公共管理学科智慧,展望了数字时代与全球格局变迁带来的治理挑战,并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公共管理教育体系这一关键议题上凝聚了高度共识。论坛所汇聚的思想成果,不仅为区域内各国的公共管理教育、科研与实践提供了前瞻路径,更彰显了亚洲公共管理学界主动回应时代命题、积极引领全球治理教育与知识体系变革的集体自觉与担当。
展望未来,清华公管学院将继续携手区域与全球同仁,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学术合力,为应对亚太与全球的复杂治理难题、提升人类社会的公共福祉,贡献持续而深厚的智慧与力量。
供稿丨国际合作与交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