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再次到访我院 演讲由我院崔之元教授主持

2014-03-26

阅读:

  3月25日下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我院报告厅为近300名校内外听众作了题为“日益增长的不平等:原因和后果”的精彩演讲。这是自2005年以来,斯蒂格里茨教授第五次到访我院。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


主持人崔之元教授

  演讲由我院崔之元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我院教授胡鞍钢,人文学院教授汪晖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前社会部部长丁宁宁作为特约评论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斯蒂格利茨教授就最近在美国,特别是在很多其他国家越来越明显的不平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这种日益增长的不平等其背后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他认为这种不平等在不同的国家背景下,有着很大的差别。今天这种不公平的维度,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还包括政策方面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在经济方面,比如说这种社会不公平或者经济不公平的结果,却导致了很大程度上的差别,这种结果的不同,导致了政治和政策的变化,所以它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和维度,还包括政治和政策的维度,这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

  斯蒂格利茨教授详细分析了政策对不公平的影响,他认为其中也包括宏观经济的政策。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银行家制造了通胀而不顾社会的稳定。过去央行都是被银行家操纵,他们只是考虑自己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通胀,他们根本不考虑社会的稳定性。他呼吁这些银行家能够就就业进行关心。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在增长和平等之间,不应该打折扣,各点之间应该是互相促进的,所以增长越快、稳定性就应该更高,平等的现象也就越多,所以各方面都应该是能够互益的。


点评嘉宾:胡鞍钢教授

  随后,三位特约评论家就斯蒂格利茨教授的精彩演讲做出了各自的点评。胡鞍钢教授认为中国的不公平程度开始下降。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体上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一个高峰,而在2009年前后达到高峰,现在开始缓慢下降。但是要想使这个数据如何进一步下降,就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汪辉教授指出中国在改革之初,起点很低,尤其是当时社会的平等度很低。但是现在,社会的主旨是一个更加公平程度,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社会应该超过美国成为一个最有公平性的社会,所以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后丁宁宁教授以实例说明要真正纠正一个不平等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讲座现场


观众与斯蒂格利茨教授互动

  听众们对于演讲内容反应十分热烈,在对话环节中纷纷踊跃提问。斯蒂格利茨与现场观众就政策法规的不平等、市场经济的不平等以及教育的不平等等话题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和探讨。在回答关于“不公平是否可以避免”的问题时,他表示:“我们不可能有万能药,我们的讨论并不是说要根除任何的不平等性,大家所讨论的都是根除不平等,我们在这儿只是要来创造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

  在这场深入生动的对话中,现场的观众表示受益匪浅,通过与大师对话,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知,更加深了对当前世界经济和社会热点的理解。

供稿:发展办

电话: (86)10-62783055

传真: (86)10-62782605

关注我们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SPPM公管教学

  • 清华公管干部教育中心

  • 清华·公管校友会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