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农研院研讨会】“粮食”专题研讨会

2015-06-26

阅读:

  6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2015年第2次专题研讨会在农研院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以“粮食”为主题,特邀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作了专题报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出席会议。会议由农研院专职副院长魏唯主持。

  柯炳生指出,关于粮食库存过剩的原因,还要看到目前城市居民和农民都不再储存粮食的客观变化。他认为,要立足中国国情,制定粮食政策目标,要考虑农民增收、稳定生产等多重因素。

  尚强民认为,我国GDP增速趋于下降,居民消费习惯改善,粮食消费需求疲软,粮食库存过多。需充分认识当前粮食供给发生的变化,确保粮食供给和进口实现平衡,根据现实情况调整粮食政策。

  黄季焜介绍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实施的具体情况。他指出,目标价格改革遇到了实际操作难度大、人力成本和财政成本高、农民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建议调整目标价格政策,对政策目标和补贴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

  倪洪兴剖析了开放条件下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支点。他认为,粮食安全的本质是粮食供给,稳定和调适是实现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和必然要求,保障必要进口是开放条件下保障粮食供给的主要内容。

  胡鞍钢探讨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问题。他强调,增强我国农产品进口能力,发展进口导向型农业,有利于消减我国外汇储备、节约农业生产资源,但同时也要考虑农民的收益和生计问题。

  刘奇认为,粮食问题本质上就是“三农”问题,农业有效、农民有收入、农村有活力,三者并重。粮食问题的核心是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从农业区域规划层面加以研究和探讨。

图为专题研讨会现场。

  专题发言结束后,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农研院博士后和研究生等20余人聆听了会议研讨。

供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电话: (86)10-62783055

传真: (86)10-62782605

关注我们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SPPM公管教学

  • 清华公管干部教育中心

  • 清华·公管校友会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