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由《比较政策分析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Research and Practice, JCPA)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Tsinghua-SPPM)联合主办的首届博士生学术写作工作坊在清华大学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共收录11篇论文,通过 “专家指导 + 分组打磨 + 专题讨论” 的模式,为海内外博士生搭建了与国际顶级期刊编辑深度交流的平台。

工作坊全景
围绕学术写作的关键步骤,工作坊从“宏观策略分享”和“微观实操指导”出发,共设4个环节。
环节一:“学术写作技巧与发表建议” 圆桌讨论
14:30-15:00,工作坊在“学术写作技巧与发表建议” 圆桌讨论中拉开了序幕。圆桌讨论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JCPA联合主编、JCPA清华编辑部主任刘志林主持。
刘志林首先对到场的博士生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参与本次讨论的三位嘉宾 —— 卡尔顿大学名誉教授、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学会(ICPA)副主席 Leslie A. Pal,拉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比较政策分析期刊》(JCPA)执行主编 Guillaume Fontaine,以及奥斯陆大学教授、《比较政策分析期刊》(JCPA)副主编 Yves Steinebach。刘志林强调三位嘉宾在比较政策分析研究与期刊出版领域的深厚积累,将为博士生带来有价值的写作指导。
发言环节,三位嘉宾结合自身研究与审稿经验,围绕学术写作整体流程展开分享,尤其针对青年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如“如何选择目标期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等,给出具体指引。

从左至右:刘志林,Leslie A. Pal,Yves Steinebach,Guillaume Fontaine
环节二:基于论文的分组讨论
15:00-17:00,三个平行分组讨论同步开启,Leslie A. Pal、Yves Steinebach、Guillaume Fontaine 三位教授分别负责一个小组,基于收录论文对与会博士生开展针对性学术写作指导。过程中,同学们分享了论文的核心观点与写作逻辑,并主动梳理当前遇到的瓶颈进行发问。老师们聚焦论文实际问题,从研究设计的合理性、论据支撑的充分性等方面逐一分析,既指出需要优化的细节,也提供具体修改思路,同时鼓励同学们结合圆桌讨论中提及的写作技巧调整内容表达。

分组讨论环节
环节三:“稿件修改与审稿回应” 圆桌讨论
17:00 -17:45,与会人员回到 323 教室继续开展 “稿件修改与审稿回应” 圆桌讨论。讨论中,嘉宾们结合丰富的审稿经验,回应了同学们的提问,包括“怎么定义自己文章的理论贡献”、“如何回复不同审稿人矛盾的审稿意见”等。嘉宾们建议青年学者避免过度解读或忽视审稿意见,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将审稿意见视为提升论文质量的宝贵资源。

“稿件修改与审稿回应” 圆桌讨论
环节四:“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思考” 主题分享
18:00-19:00,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廖露带来了 “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思考” 主题分享。廖露以自身审稿经历为切入点,从审稿流程、审稿人心理等角度出发分享了审稿工作的细节。她指出,除了论文本身的学术质量,写作规范性以及与期刊定位的契合度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廖露尤其鼓励博士生主动参与审稿工作,这有助于青年学者进一步了解期刊风格、熟悉评审逻辑、拓宽学术合作网络。

从左至右:刘志林、廖露
本次JCPA - 清华博士生写作工作坊共邀请了海内外12所高校的6位教授与11位博士生参加,为博士生提供了在论文初稿阶段与国际顶级期刊交流的宝贵机会,也为国际期刊编辑了解中国研究搭建了平台。未来,JCPA期刊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推进培育青年学者、促进学术讨论的合作,共同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发展。

工作坊合照
供稿丨JCPA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