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Susan Shirk(谢淑丽)教授做客明德论坛 主讲政治领导力与中美关系

2025-10-20

阅读:

2025年10月13日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第175期明德论坛在学院620会议室举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美国前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Susan Shirk(谢淑丽)作题为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US-China Relations” 的主旨演讲。论坛由公管学院教授、院长朱旭峰主持,公管学院教授楚树龙,长聘副教授、副院长高宇宁担任点评嘉宾,公管学院教授王庆新、周绍杰,长聘副教授陈济冬,副教授王洪川,助理教授朱桂兰出席讲座,来自全校各院系9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期论坛活动。

Susan Shirk(谢淑丽)作主题讲座

谢淑丽教授结合其近五十年研究中国与中美关系的经历,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关系的演变。她指出,“政治领导力”在国家治理与外交决策中具有深远影响,不同的政治领导风格往往决定了政策制定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她以美国特朗普时期的频繁政策反转为例,说明这种看似可提高效率的决策模式,也可能带来一定政策波动与外部风险。她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处理经贸摩擦和外交议题时,展现出以实力为基础、兼具理性与稳定的政策取向,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观察样本。

在点评环节,楚树龙教授指出,对双边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与地缘政治的再平衡。美国政府将中美关系定性为“战略竞争”,是当前中美关系中最主要的挑战因素。随着国际格局的演进,两国需要在竞争中探索新的平衡点,通过沟通与制度化合作减少误判与风险。

高宇宁副教授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回应,指出国家内部的再分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政策的稳定性。美国未能有效调节全球化的“受益者与受损者”群体,导致国内政治极化;而中国在再分配和社会稳定上具有一定优势,这也解释了中美在贸易与外交策略上的差异。

赠送纪念海报

在随后的师生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就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台湾问题及全球治理合作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提问。谢淑丽教授认为,美国必须学会适应多极化世界的现实,以合作而非对抗的心态处理与中国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同时,学术界、企业界及社会组织的跨国互动或将成为未来合作的重要支撑力量。

朱旭峰教授在总结中表示,谢淑丽教授的演讲为理解中美关系提供了政治学视角的深刻洞见,展现了比较政治研究在全球治理时代的重要意义。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也为师生提供了观察国际关系的新窗口。

讲座现场


供稿丨国际所

电话: (86)10-62783055

传真: (86)10-62782605

关注我们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SPPM公管教学

  • 清华公管干部教育中心

  • 清华·公管校友会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