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华:水权交易所提速中国水权市场改革
来源:《现代水利周刊》 第600期 6月28日,中国水权交易所在京成立,这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正式水权市场的形成,意味着我国水权市场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中国的水权市场实践肇始于2000年的浙江省的东阳与义乌水权转让。十几年来,中国的水权水市场改革不断推进。2004年,黄河中上游宁蒙地区开展了水权转换试点工作。2014年,水利部印发《水利部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七个省区开展水权试点工作。 2016年,中国水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水交所)的成立,是中国水权市场改革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作为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水交所的成立,对于推动水权交易规范有序展开,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水权市场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表明,水权市场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创造社会参与水利的激励。但是水权市场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部分生产用途的水资源能够进入市场,并且受到水的流动性、多用途性和公共性的诸多限制。很多学者研究认为,水权市场的运作相当复杂,其发展受制于法律规则、政治选择、...
2016/07/28
详情
齐晔教授在《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 解读中国的后煤炭增长时代
来源:中国日报、新华网、nature.com、natureaisa.com、清华布鲁金斯中心 7月25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教授与英国国家学术院院长、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Lord Nicholas Stern)等学者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的后煤炭增长》(China's post-coal growth)的论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与煤炭消费增长脱钩,中国煤炭消费的峰值或已提前到来,中国经济正走向绿色增长的新阶段。 新华社、中国日报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采访报道,中国青年报、凤凰网等主流媒体也进行了重点报道。光明日报、纽约时报、National Public Radio等知名媒体还将跟进报道。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史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大规模化石能源消费基础上建立的。煤炭消费量从2000年的13.6亿吨上升到2013年的42.4亿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2%,2015年消费量占到了全世界消费总量的50%左右。可以说,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典型的煤炭驱动型增长。同时,大量的煤炭消费也成为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根源。 齐晔教授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一...
2016/07/26
详情
齐晔教授谈美国共和党大会与神农架成功申遗
来源: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7月19日,中央电视台World Insight栏目邀请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齐晔教授,分享关于国际热点问题的见解和分析。与齐晔教授一起接受访问的嘉宾包括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联合主任Rick Dannum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以下是齐晔教授对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北神农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见解和分析。 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 预期4天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18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拉开帷幕。会议期间,特朗普正式得到提名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特朗普与反特朗普运动 田薇:齐晔教授,您如何看待共和党内部显著的分歧? 齐晔:分歧的确非常显著,且不仅局限于共和党内,更已发展成全国性的运动。尽管民主党内部展现了高度的团结,但整体而言,美国面临着建制派与反建制派巨大的分歧。 日益紧张的种族矛盾 田薇:齐晔教授,当前种族问题在美国各地主要城市爆发,但这种常规性的问题是否会真正影响一个政党的提名,甚至是总统大选的最终结果呢? 齐晔:我认为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具有悲剧性,无论是对非裔美国人、警...
2016/07/26
详情
胡鞍钢:165个重大项目是“稳增长、调结构”的最大抓手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2016-07-15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深圳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等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各自地区或各自企业的实际先后发言。另外,来自清华大学的胡鞍钢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就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隔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谈了什么?【新常态?光明论】专栏将通过采访或约稿的形式,全面解读习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刊发两次参加习总书记经济形势座谈会的胡鞍钢教授结合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所撰写的独家解读稿件,以飨读者。 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
2016/07/18
详情
胡鞍钢 张新:“蓝图”绘得好 方能干到底
来源:经济日报 2016-07-15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着“纵向”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复杂交错问题。城市规划难以发挥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迫切需要推动“多规合一”破解难题、落到实处、发挥效力 “多规合一”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以人民为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新模式,统一规划愿景、统一各方思想、凝聚人民共识,形成社会各界建设与管理美好城市的巨大动力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城市发展规律,首先表现在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辅相成的关系上。 “摊大饼”模式亟待改变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与资源、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促进城市发展,就需要从追求规模扩张效应向资源集聚效应转变;搞好城市规划,就需要从中低经济发展水平下工业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中高发展水平下人性化、集约式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这一系列转变,既是摆在当今城市规划...
2016/07/18
详情
王亚华:中国大坝建设的两难困境与政策取向
来源:《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8期 编者按:汛期洪水来袭,围绕水坝的争议又起。有人说西方已经开始拆水坝,中国大坝数量雄踞世界第一,为何还在不断建大坝?大坝在带来防洪、发电、供水等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全面看待建坝的是非功过?中国要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未来要不要继续建大坝?在此推荐王亚华教授曾经发表的一篇论文,相信对厘清围绕大坝的争议、辩证认识上述问题有所助益。 摘要:大型水坝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标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大坝时代,对筑坝的生态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进行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国际反坝运动蓬勃发展。本文考察了国际反坝运动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其局限性和合理性及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含义,并提出我国在水坝和水电发展政策及决策机制方面进行调整的思路。 关键词:大坝;水电;生态影响;国际反坝运动 中国的大坝数量占世界总量的52%,是美国的3倍,印度的5倍。尽管如此,中国的水能资源只开发了24%,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对能源日益扩大的需求,新世纪的头二十年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筑坝热潮。21世纪全球水坝建设是中国的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
2016/07/13
详情
杨永恒教授深度解读PPP模式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
来源:新华网、财政部PPP中心、搜狐财经 何为PPP? PPP的英文全称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本质内涵是“公私伙伴关系”,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即企业)的合作。在西方语境下,PPP的第一个P是“public”,包括政府、公共服务机构 (Public Service Unit,类似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或资本,代表的是公共利益;第二个P是“private”,指的是民营企业或资本,通常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我国,PPP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第一个P只剩下了政府,而国有企业和政府资本都转移到了第二个P下面,和民营企业和资本一道,共同命名为“社会资本”。因此,在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既有同西方语境相同的“公私伙伴关系”,也有我国独特的“公公伙伴关系”。 ——杨永恒教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一、杨永恒教授谈PPP模式执行困境:加快立法可激发民投积极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同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对此,今年五月国务院派出9个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随后国家发...
2016/07/01
详情
齐晔:煤炭峰值已出现,清洁能源是未来趋势
来源:新华网思客 2016-06-27 原标题:思客专访齐晔:煤炭峰值已出现,清洁能源是未来趋势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在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思客会。董博越 摄 6月27日,在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做客新华网思客会并接受专访,畅谈雾霾治理、去产能、清洁能源、智库发展等高热话题,观点独到,解读深入,思想在对话中不断升级。以下根据专访实录整理: 雾霾治理和经济发展要相互平衡 思客: 雾霾目前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十三五”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齐主任能否结合国外的经验提一些建议? 齐晔: 我觉得雾霾这个问题也要全面地看,比如我们在2013年的时候,其实中国的雾霾应该是达到了顶点,之后的两年雾霾有所好转,2016年已经过去了半年,在过去的半年当中和2013、2014、2015这三年比较起来有明显的改变,当然污染物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方说臭氧的问题是在上升的一个情况。应该说雾霾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个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是如此。...
2016/06/29
详情
胡鞍钢:推进全民健身 共享健康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中国人一直被视为“东亚病夫”。1952年,毛泽东高瞻远瞩提出了新中国体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12字方针。 2015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6.34岁,在世界194个国家中排位第47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巨人”。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尤其是提出了“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的18字方针。 无论是12字方针还是18字方针,都是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大国,全体中国人民始终都是体育发展的主体,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始终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全民健身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这既是体育强国、健康强国的中国目标,又是“确保健康生活,促进全人类福祉”的国际目标。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的服务主体是健康人民,即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
2016/06/29
详情
薛澜院长出席首届中国PPP论坛并做大会主题演讲
6月21日,“2016·青岛 中国PPP论坛”在青岛黄海饭店开幕,论坛主题是“PPP与新型城镇化”,清华公管学院院长薛澜应邀出席论坛并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与PPP”做主题演讲。 薛澜教授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完全分离,探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其实是在探讨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调的公共治理体系。 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均会面临着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的手段来解决。政府由于票决制、官僚体系、委托-代理等问题也会带来政府失灵。在中国,由于市场不成熟、政府现代化发展滞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表现更为复杂。而PPP模式在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均具有特殊作用,为深化政府改革和公共治理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针对PPP模式的健康发展,薛澜教授建议,首先应明确政府在PPP中的主体责任——引入PPP模式,转移的是任务而非责任,政府依然是责任主体;政府应根据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角色,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管者,确保公共服务不偏离公共价值,保障公共利益。 薛澜教授最后指出,PPP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解决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有效途径,在中国现...
2016/06/24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