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孟庆国教授:导师的核心是“指”和“导”
来源:学生部 孟庆国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文科建设处处长。曾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入选2010年度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4年北京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累计培养博、硕及MPA研究生97人,其中产生“特等奖学金”、“林枫辅导员奖”等一批“双肩挑”典范及校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获得者。2016年9月9日晚,清华大学第十五届“良师益友”颁奖晚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孟庆国教授荣获“良师益友”特别奖。其学生、如今也是清华教师一员的邓喆在颁奖现场把孟庆国教授亲切地称为“校园里最温暖的存在”。 导师的核心是“指”和“导” 每到教师节,来自五湖四海的电话就在办公室响个不停,每一通都满载着节日的祝福,“孟老师,教师节快乐,感谢您的教导和关怀”……想到20年前留校任教一路走来,自己的学生现在在各行各业都做的如此出色,孟老师的脸上浮现一丝欣慰的笑容。 “导师要在安心学术和教学基础上,把更多把精力放在学生的培养上,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孟老师从教二十年来便是这样倾尽心血培养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1.老师比...
2016/09/13
详情
邓国胜教授、杨义凤讲师:中国慈善组织国际化的策略
来源:人民日报理论版 邓国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杨义凤,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摘要 中国慈善组织国际化应抓住契机,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主要目的地,以救灾、扶贫济困等项目为起始。在具体策略上,应跳出传统的捐钱模式,转向以示范型项目为导向。通过与国家对外战略相结合,重视受援国的社会需求调查、识别合作伙伴,设计和实施可持续的发展项目,逐步融入受援国社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慈善组织国际化的背景与意义 2016年,《慈善法》的颁布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预示着中国慈善事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慈善没有国界,中国慈善走向国际舞台,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则是中国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新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慈善组织走出去逐步成为热点,受到政府、从业者和学界的重视。政府层面,民政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先后开展相关理论课题研究并召开专题研讨会;从业者层面,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国际化先行者不仅积累了在国外开展项目、设立分支机...
2016/09/13
详情
朱旭峰 张培培——内在动机与专家行为:中国温岭参与式预算改革中的专家角色
来源:上理公共管理 吴秋怡 2016-09-01 清华大学朱旭峰教授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张培培共同发表了题为《内在动机与专家行为:中国温岭参与式预算改革中的专家角色》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大家对于各种专家类型的深层思考。本文初稿曾获得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和国际比较政策分析论坛(ICPAF)联合颁发的2012年度最佳比较政策论文奖。(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xpert Behavior: Roles of Individual Experts in Wenling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Reform in China ,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 2016,Vol. 48(7) 851–882)。 本文围绕内在动机、专家行为、公共决策咨询、政策企业家和温岭参与式预算改革展开探讨。以往关于专家参与的理论研究,一般都基于经典的追求影响最大化的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假设。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专家行为理论,通过识别专家对理论和实践、专家和官员这两种关系的态度来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专家行为之间搭建桥梁。专家对理论和实践间关系的态度是指专家对待理论和实践的互动过程,在运用其专业知识指导现实实践的过程中是否也会将之视为一个根据实践不断调整、修正和更新理论认知的过程,从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专...
2016/09/05
详情
齐晔: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与挑战
根据德国著名智库贝塔斯曼基金会每年发布的可持续治理指标,大多数工业化国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下降,近两年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虽然中国并不在该报告研究范围内,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教授表示,自2012年新一届领导上任后,中国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上已取得了重大进步。 习近平主席领导的政府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大力反腐,以及发展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对外战略。 德国智库发布该报告正值关键时期,中国九月份将要在杭州首次举办G20峰会。这次论坛参会者包括世界许多经济大国以及欧盟。 美国可持续治理指标低于平均水平,瑞典位列第一 可持续治理指标显示,美国的表现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和欧盟成员等41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整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治理指标上表现最优。 瑞典位列第一,其次是瑞士和德国。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有德国和英国两个G7国家排在前十位。 可持续治理指标研究通过136种不同的指标来衡量欧盟与经合组织各国政府的治国行动和改革政策。该报告自2009年以来每年发布,有超过100位来自各国的专家参与了这项研究。 贝塔斯曼基金会主席Aart De Geus指出,“如果经合组织和欧盟国家希...
2016/08/30
详情
胡鞍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及其思想传播——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为例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快了建设高端智库的步伐,中国智库发展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文章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为例阐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及其思想传播,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国智库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发展过程,并从其研究主题和研究成果两方面介绍思想传播,总结国情研究院作为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经验。智库的发展需要积累,也需要创新,中国智库在研究中国问题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是很好的实例。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思想传播 高校智库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preading of Their Ideas——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Ever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hina has accelerated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igh-end think tanks. Think tanks in China have entered an era of "encouraging blossoming and contending of all". As one...
2016/08/30
详情
薛澜教授出席“2016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图为峰会现场。 8月22日,由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承办的“点亮美好未来——2016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由国家发改委、中国企业联合会等作为支持单位,旨在通过主旨演讲、主题论坛、专题展台、先锋企业表彰等方式,展现中国企业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发展经济、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Lise Kingo(金丽莎),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全球契约中国网络轮值主席傅成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领导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教授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图为薛澜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薛澜教授演讲全文 我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思考,我深感荣幸。 我想首先介绍一下SDG的政策过程并与联合国千年目标(MDG)做一点比较。然后我会重点讨论推进SDG方面可能遇到的政策挑战,然后提出如何应对挑战的一些原则和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对商界的公司如何参与推进SDG方面的建议,最后我有一个简单的总结。 SDG是在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千年...
2016/08/25
详情
杨燕绥:解养老保险“降费、保支”困境需综合治理
来源:第一财经 2016-08-24 中国社会保险筹资机制难以一步到位,笔者认为将中央统筹基础养老金制度的企业费率从20%降至12%以下是合理的、可行的。 2013年8月,我发文讲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八个问题,只有“延迟领取养老金”被媒体炒作并引起社会关注,真有“捡芝麻,丢西瓜”的感觉。2016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两年内,养老保险基金足够运行9个月的地方,降费率从20%到19%,以降低中小微企业成本。那么,费率降至多少才能奏效,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期应当是多久?两年之内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走出这种困境,进入公平、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呢? 中国开始进入银发经济时代,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条件已逐步丧失,经济增速放缓却要求质量上升,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社会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适应中等收入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的代际利益需求,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质量支撑增长格局,还要降低企业成本、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奖勤罚懒、促就业、改善社会福祉。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积极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可以为其保驾护航,反之则会增加社会进步的阻力。笔者认为,中国社会保障亟待“调结构、补短板,求公平发展;夯费基、降...
2016/08/25
详情
胡鞍钢 张新:振兴东北——办法总比困难多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振兴东北失败论”过于片面 东北三省最近两年经济表现均在全国各地区垫底,如2015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0%,吉林为6.5%,黑龙江为5.7%,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也显示,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是-1%、6.7%和5.7%。虽较一季度均有所回升,但与去年相比,黑龙江和吉林变化不大,辽宁却落入负增长区间。此番数据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有人据此认为2004年开始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下简称“东北振兴战略”)已遭失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又在唱衰东北。那么,应当如何客观地全面地看待东北经济当下的困境?又当如何积极地有效地应对振兴东北面临的难题? 首先,应从多个视角看待东北经济的现状。东北地区目前确实处在增长困局之中,但很少有人看到,2013年以来,辽宁和黑龙江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下降28.6%和11.1%,而经济增长未出现负增长,已属来之不易,表明仍具有内在的经济活力和动力;与此同时,两省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在增长,相对2013年,两地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8.0%和16.9%,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5.0%和11.3%,更...
2016/08/25
详情
胡鞍钢:中国健康发展之路是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
来源:光明网 2016-08-22 编者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 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作了深刻阐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 后,中国走出了自己的健康发展道路,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的转变。健康中国就是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本质上就是改善人 民健康状况,实现人口健康全覆盖。以下刊发胡鞍钢教授的独家约稿文章,以飨读者。 世界现代化最重要的进展和标志:人类更加长寿 健康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正如阿玛蒂亚·森所说:“健康(与教育一样)是使人类生活体现价值的基本潜能之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了...
2016/08/24
详情
王亚华教授在World Development发文阐释人口外流对公共事物治理的影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教授领衔的论文The Effects of Migration on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Commons: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近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World Development正式发表。该论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农村调查数据,检验并阐释了人口外流对公共事物治理的影响。论文的重要价值在于实证检验了国际公共事物集体行动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发展了国际公共事物集体行动理论。论文的合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陈春良副研究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Eduardo Araral教授。论文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与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的资助。World Development是发展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属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源刊,近5年的影响因子为3.102。 识别公共事物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是公共管理领域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也是奥斯特罗姆学派的传统研究主题之一。过去几十年间,学者们已经研究了大约30多个影响公共事物集体行动的因素,但是缺乏有关人口外流对公共事物集体行动影响的研究。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外流...
2016/08/24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