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中央与地方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研究导语 长期以来,为了鼓励地方创新,中央总是给予地方很多“先行先试”的特权,有些特权在本质上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一致,地方某些“权宜性改革”一旦被视作制度创新,就有固化的危险。 本文节选自2013年CIDEG重大研究课题《中国公共治理体系改革研究》,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CIDEG主任薛澜教授亲自主持,研究主要聚焦于央地关系结构调整、编制管理体系改革、公务员激励机制改革、政府监管体系改革和社会治理改革等一系列关系到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为中国建立比较稳定和现代的国家运行治理体系,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发展奠定制度性的基础问题。目前项目已完成基础研究报告,面临结题评审。清华“CIDEG"特将研究中的精彩论述分篇刊载,以飨读者。 央地关系结构中的问题 “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关系定位不清 长期以来,为了鼓励地方创新,中央总是给予地方很多“先行先试”的特权。但是,这种“试错”性的改革思路,往往带来较高的改革成本。这种改革成本在“增量改革”时期或许并不明显,在改革攻坚时期,却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并且,有些特权在本质上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一致,地方某些“权宜性改革”一旦被视作制度创新...
2015/01/08
详情
刘辉担任课题负责人的报告获中组部干部教育理论研究二等奖
我院院长助理刘辉担任课题负责人的报告《领导干部培训中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设计——以首都特大型城市治理问题高级研修班为例》获中组部二等奖。 该课题报告以北京市委组织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共同举办的“首都特大型城市治理问题高级研修班”为例,阐述了如何在项目设计中将干部培训的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和改进干部的思维方式和领导能力,为推进城市治理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高级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杨楠参与了该课题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工作。
2014/12/31
详情
郑振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免于鉴定结项
2014年12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本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结项验收情况,我院郑振清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转型与本土意识——国民党本土化的政治社会学研究》获“免于鉴定”结项(证书号20141499)。 “国民党本土化”,是指中国国民党为了适应台湾地区的政治、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动而进行党务改革、组织改造、路线变化与政策调整,是比较政治与政党政治、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包含转型政体的公共治理与决策体制问题。郑振清老师主持的该项目,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系统研究,有关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台湾研究》、《中国评论》(香港)、Asian Survey (SSCI),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A&HCI)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并获得全国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此外,有关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清华台湾研究》发表后,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咨询和专函表扬。 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年度项目验收情况信息链接:http://www.npopss-cn.gov.cn/n/2014/1128/c219541-26114984.html 供稿:科研办公室
2014/12/31
详情
杨永恒:以理性、积极态度提升社会包容性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王剑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大量显性和隐性的歧视,比如城市中盲道以及无障碍设施的缺乏,商品包装上没有盲文提示,导盲犬不能上公共汽车、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坐轮椅的人上公交、坐飞机被拒,农民工坐公交、地铁被歧视等等。这些现象背后说明了什么?《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杨永恒。 《中国科学报》:您如何看待图书馆向拾荒者、流浪汉开放? 杨永恒:杭州图书馆向拾荒者开放,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它传递出极大的正能量,其保障公平的理念应当得到肯定、弘扬和推广。 首先,文化权利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拾荒者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同样应该得到重视并予以满足,而对弱势群体基本文化权利的尊重,本身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第二,均等化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属性。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体现均等性,要让全社会公民平等地享受阅读服务,杭州图书馆正是积极践行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这一理念。 第三,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图书馆作为弱势群体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2014/12/16
详情
杨燕绥:银发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指标和时间表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银发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指标和时间表 养老服务介于家庭事务和公共服务之间,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家庭、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指标 打造养老服务体系,要做到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供给和养老服务购买三个指标之间的平衡发展,实现有效需求。其中,老龄人口的购买力至关重要。 首先,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需求,包括养老服务的内容、数量和质量,由老龄人口数量、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40年将突破4亿,届时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个亿,①老龄化将长期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2010年,老年空巢家庭共有4013.5万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至少有62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2013年以后,中国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重视,相关调查和统计工作逐渐深入,为国家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养老服务供给。养老服务供给包括养老服务规划、设计、生产、送达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包括家庭、社会组织、企业和政府。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都是以老龄人口为服务对象,...
2014/12/12
详情
齐晔:气候承诺会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吗?
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正式会谈,其后,中美双方发布了令人惊讶,更令人振奋的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合作联合声明。中方计划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增加到20%。当然,目前这项单方面的国家计划,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气候承诺。但鉴于其严肃性,不妨认为这是走向正式气候承诺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人们提出两个问题:目标能否实现?承诺是否制约经济增长? 人们关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因为这一目标比多数研究结果更加积极,达峰时间提前了5至10年。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十多年前,正是由于担忧经济增长受到影响,小布什总统一上任就宣布了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尽管经济学家反复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和商界的担忧始终难以消除。究其原因,在于碳排放、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这里的碳排放是指一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工业化时代,化石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化石能燃烧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与其经济产出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因此,世界上最发达的国...
2014/12/08
详情
胡鞍钢:透视中国科技创新道路与机制
来源:《神州学人》杂志 中国从世界科技革命和科技全球化的“边缘化者”与“落伍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可以说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居功至伟的作用。如何解读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谈了他的看法。 记者:您的文章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创新的时代,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技实力方面的差距。那么,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处于什么水平? 胡鞍钢: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科技创新水平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前者是指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能力,通常以总量及占世界比重来计算。后者是指相对国际科技前沿的水平,主要是采取人均指标,如创新指数等等。我是采用前者对中国科技创新总体情况作评估的,主要是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资本、科技投入能力和高技术国际市场能力等来衡量,其中包括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国家科技、刊物论文发表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国际发明专利数等投入和产出指标。 从投入来说,首先是资金投入。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R&D经费支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和美国的相对差距已经缩小到了2倍左右。其次是科技人力资源投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科技人员总量,...
2014/11/25
详情
王亚华: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支撑国家法治建设
来源:《新清华》第1975期 国家治理改革的重大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重大部署。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为中国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这就是建立基于法治的国家治理体系,依托法治加强国家治理能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是对中国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将会引领新一轮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强调,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次的《决定》则是全面阐述如何建设法治中国。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民主和法治,《决定》系统阐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及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提出依宪治国、依规治党的重大方针,为中国政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建设国家治理的软件基础设施 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来看,法治建设的目的是为国家治理提供软件基础设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
2014/11/24
详情
薛澜参加中央网信办座谈会
摘自: 新华网 原标题:中央网信办召开座谈会 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 中央网信办11月5日下午组织召开有关部委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专题座谈会,就如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信息化发展和保障国家网络安全进行专题研讨。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方滨兴,原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等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等企业有关负责人参会,围绕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等议题,探讨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为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
2014/11/24
详情
薛澜参加刘云山在京主持召开的两个调研座谈会
来源:《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23日 04 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近日在京主持召开两个调研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听取有关部门、地方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意见。我院院长薛澜参加调研座谈。 座谈会上,与会同志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实际,就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谈思考、提建议。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出台实施八项规定,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严明纲纪、严肃吏治的举措推动党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大家认为,作风建设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把党管好治好任重道远,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一定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大家认为,巩固党的建设良好态势,必须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使从严要求成为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图为我院院长薛澜参加调研座谈。 刘云山认真听取与会同志发言,不时同大家交流。刘云山指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关键是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压力、有动力,才会以讲认真、敢碰硬的精神做好工作。落实责任首先要明确责...
2014/11/24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