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一龙:中国经济调“车道” 带给世界新机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12-22 12月18日至21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世界最大贸易体、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将向何处去,能否行稳致远,举世关注。 如何定位2016年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重大部署,确保“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也拉开了结构性改革攻坚的大幕。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通过结构性改革,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助推中国经济新旧车道转换的重要年份。“十三五”期间,中国仍将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同时还要实现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列车需要从高增长、低质量的旧车道转向中高增长、高质量的新车道。 关于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如在去库存方面,中国将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这将有助于消化库存,稳...
2015/12/23
详情
齐晔、邬桐——后巴黎时代:重回现实
英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欧洲版)》,12月18-24日 齐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邬桐: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现在我们达成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协议,真正的工作必须马上开始。 最近落下帷幕的巴黎气候大会是全球治理的标志性成功。 巴黎气候大会的最终协议广受媒体和政治家的赞誉。作为一系列高风险和高级别谈判的产物,《巴黎协议》强有力地支持了国际社会的2℃温升目标,即有效控制全球温度高于工业化之前水平2℃以内。 《巴黎协议》是夹杂在国际危机与灾难当中产生的,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巴黎恐怖袭击,也正因为如此,《巴黎协议》毋庸置疑是一次恢复乐观精神的好时机,同时也是一项真正的外交成就。当下的挑战是,如何把这场道德胜利转化为现实意义的成功。 把上述的乐观精神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大量的努力,这或许比大部分人想的都更加艰难。每个参会国家都有各自的承诺,即国家自主贡献。这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目标和战略为《巴黎协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现在要靠每个国家来实现这些目标。 当今世界上的两大排放国美国与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前的两年里,在气候变化上...
2015/12/21
详情
胡鞍钢——“十三五”: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一)
来源:新清华 第2016期 主讲人名片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情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国国情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 今天,我想主要围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来作一些讨论。5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十二五”规划解读的报告,后来发表在2011年第一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现在看来,我们国家制定五年规划的大致阶段、步骤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制定过程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进行了大量科学、专业的分析,而且基本已经是制度性的了。理解“十二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十三五”,所以我在这个报告中也会对两者进行一些介绍和对比。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对五年规划的一个阶段作评价,所采取的方法基本有两类。第一类,我们称之为“邓小平方法”,又叫“台阶论”。实际上,中国的五年规划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热心研究的问题。怎么来认识中国的五年规划?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指出,中国的经...
2015/12/21
详情
胡鞍钢:“十三五”绿色发展目标如何“量”化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5-12-11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称巴黎气候峰会)于11月30日到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此次巴黎气候峰会将对2020年以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作出安排,并力推工业化以来全球升温低于2℃、大气温室气体总浓度控制在450ppm达成新协议。 2016年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接下来的5年之中,能源和环境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为制定“十三五”的绿色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如何实现“十三五”规划中的绿色发展目标? 近日,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和美国环保协会(EDF)共同举办的“中国能源模型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十三五”作为中国的绿色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2020年目标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对能源消耗总量进行控制 2014年,我国已经达到了42.6亿吨标准煤,超过“十二五”规划制定的4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胡鞍钢指出,中国实际上初级能源消费量相当于美国的1.29倍,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3%,大大高于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汇率法为13.3%,PPP法为16.6%),反映了中国的能源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平均...
2015/12/17
详情
齐晔 邬桐: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担起新角色
作者: 齐晔,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邬桐,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英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2015年12月4日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已从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积极的建设者。 11月30日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发言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此前已做出的承诺,更重要的是,习主席对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角色进行全新阐述。 这一颇具雄心的宣言在次日王毅外长的谈话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总结,他说道:“巴黎不是哥本哈根”。如今中国将在世界上承担起一个全新的、更加积极的角色。 确实,巴黎会议,即COP21,俨然成为中国的气候时刻,这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进入新时期的机遇,而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在西方普遍看来是失败的,中国更被认为负有责任。许多人仍对会议前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排放国之间具有戏剧性的外交记忆犹新。 2009年初,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北京,主题只有一个:中美在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上的合作。随后,2009年中,一批美国政要相继到访中国首都:国会议长人南希·佩洛西,及其率领的由五名民主...
2015/12/14
详情
杨永恒:精准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来源:《中国文化报》 背景: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为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促进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日,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尤其是文化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中国文化报》邀请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解读。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我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做出了安排和部署,突出亮点体现在: ——实施精准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2015/12/14
详情
胡鞍钢:教育红利正在抵消人口红利下降影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5-12-11 一、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现代化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现代化。在中国大地,这个大写的“人”不只是抽象的“人”,而且是十三亿多的“人民”。而教育现代化就是使2亿多在校生获得良好的现代教育,使更多的人获得良好的继续教育机会、接受终身教育,使中国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的现代化,要基于人的生命周期以及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及公共服务水平。从人的生命周期的教育视角看,在不同年龄段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指标,也就有了不同的教育服务和教育投资政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这也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从教育发展的实际结果来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年龄段各级教育毛入学率来衡量。 二、对教育规划纲要目标的中期评估 2010年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2020年的总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明确提出了五大目标: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
2015/12/14
详情
陈玲——积分落户:建议“弹性”积分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5-12-14 作者:王晶晶 受访者 喻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 陈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千呼万唤使出来的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终于姗姗来迟。12月10日,北京市法制办同时公布了《北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送审稿)》和《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不仅明确了申请人所需的条件,还对具体的积分指标和分值作出了详细规定。对于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是否能落户、怎么落户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其实关注的还是与“落户”相关的一系列福利政策。 就此次《征求意见稿》的亮点、改善建议以及积分落户的意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专家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虽然在疏解人口问题上开了一个“入口”,但是其效果相对有限。建议积分落户明朗化,且实施“弹性”的积分管理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积分落户”亮点:“控中有疏” 由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福利都与户籍挂钩,且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距比较大,“户口”问题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吸纳外来人口方面尤为突出。国务院发...
2015/12/14
详情
王名:社会组织是扶贫开发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网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的日程总是排得很满。最近这段时间,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正在为国务院扶贫办做关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经验和案例调研。 “在看到过去几十年我国在扶贫攻坚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扶贫目标的实现,除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发挥其作用外,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可或缺。”王名特别强调:“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表明,社会组织是扶贫开发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记者:在扶贫开发的进程中,我国的公益组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名:在中国扶贫工作的进程中,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组织很早就投入到了反贫困的活动中。 在全国各地的所谓“老少边穷”地区,许多国内的公益组织正在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和活动。像被人们所熟知的“希望工程”、“爱心包裹”、“母亲水窖”等等,都是由公益组织发起和组织,并得到全社会乃至国际关注与大力支持的扶贫开发项目。 通过观察项目开展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公益组织开展的有关扶贫开发的活动或项目,主要囊括了9个方面:生存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幸福工程、人口扶贫、合作扶贫、文化扶贫、...
2015/12/11
详情
杨燕绥:老龄社会中国医改的必由之路
人类的长寿给人们带来了银色经济,健康管理和医养服务是继工业革命之后新的财富波。福利设计大师贝弗利奇说,民主不直接带来福利,福利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创造。这决定了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发展的方向和检验标准。 在此,笔者拟从医疗服务公益性、治理机制、服务外包这三个关键词来描述中国医改的必由之路。 实现医疗服务公益性的三大原则 健康宝贵、生命无价,保护健康和尊重生命是公共伦理的基石,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体现,医疗的服务属性及公益性从这里开始。 医患是服务关系。医疗服务有成本、有价格,且具有高科技和高人力资本的附加值,不能免费提供。为避免在医患之间形成赤裸裸的交易关系,应当由国家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 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不等于公立性。国家应当建立让人人享有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障制度,而不仅是举办公立医院。 笔者认为,可及性、安全性和买得起,是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性、检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三大原则: (1)可及性即指,居民走出家门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找到值得信任的医生,即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服务,这是国家医疗服务供给体制的基础。可以通过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比例、家...
2015/12/09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