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实行PPP需要一个中国模式
实行PPP,一是尊重公法私法的划分,二是尊重有效的商业模式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实行PPP的法律基础。动摇了这一基础,企业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回报和财产属性就不清楚的了。PPP是公私合作,不是公私融合,更不是行政征收或者剥夺。我们讲政企分开,政府与社会分开,政府与公共事业分开,在法律上就是要把公法和私法分开。划分的作用之一,是限制公共机关不能够以社会需要的名义,无有条件地把私人或者企业的财产转变为公共的财产,或者无偿取得他们提供的服务。伙伴关系不仅仅是谈判地位的平等。通过PPP提供公共服务,不但要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而且要给予商业性的回报,它的受益的水平还应当具有市场交易的合理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政企两个部门之间伙伴关系的基础,包括公共服务和商业回报两个方面。这里的公共服务仍然属于独立的公共系统,而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代表者。公共服务的这种独立是合作关系的前提。公共服务中的商业运行要受到一些限制,以保持公共服务的属性及其保障机制。这种限制是在一个复合型的框架内实现的。在这个框架中有作为提供者的企业、作为合作者的政府、作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消费者,还有一个作为第三人的公众社会。...
2016/12/05
详情
薛澜:中国要真正形成现代化公共治理体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6-11-28 2016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厚积薄发的一年,也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一年。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向世界发出倡议,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全球经济治理。而中国经济自身也呈现出结构调整、新动能成长、企业效益改善等亮点。 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孕育着哪些机会?中国经济如何融入全球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上述话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他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博士,主要研究公共政策与管理。薛澜认为,为了推进改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要真正形成现代化的公共治理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给全球带来机会 中国经济时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艰难复苏,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近来出现一些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的声音,这对全球经济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 薛澜: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倾向,长远来讲对全球经济是非常不利的。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各种信息、货物流通,最终结果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很多国家的百姓没有意识到,实际上自己是全球化很大的受益者。因为,全球化使得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物美价廉,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
2016/12/02
详情
崔之元:中西方经济“新常态”的比较和互动
来源:凤凰读书 发展办设计整理 11月3日,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信出版集团和《经济导刊》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合办的中信大讲堂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崔之元教授从“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都是翻译词汇出发,指出了国内探讨的“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不同于里根供给学派,有其独特性,并对其可能的灵感来源进行了推测。 崔之元教授:中西方经济“新常态”的比较和互动 当下,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争论异常激烈。中国经济是否可以实现软着陆?我们的经济下行到底是需求不足还是供给过剩?我们能否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使其在较低增长率下,保持良性的运行?在这种种疑问之中,蕴含的是各种经济学流派对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状况的不同看法和解释,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西方经济学“新常态”进行分析和比较意义非凡。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既然是翻译,所以引起了一些误解,著名的《经济学人》今年2月份的杂志封面上就叫“里根的回声”,这显然是误解。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的回声” 今年5月10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他回答非常明确,下面...
2016/11/26
详情
胡鞍钢 王蔚:以数字经济赢取数字红利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23日 16版) 数字普及创造基础 近年来,我国顺应数字时代大潮,努力成为全球数字革命的参与者、推动者,不仅成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而且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也显著缩小。 中国收获了世界级的数字普及成绩。规模大,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手机用户超过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速度快,截至2016年9月,4G用户达6.86亿户,占全球一半以上,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总数超过2.54亿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87%,光纤用户达2.1亿户,占比为72%;覆盖广,固定宽带用户总数达2.92亿户,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数字普及成为创造数字经济的基础。中国依托于巨国规模效应,将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优势与世界最大的市场优势相结合,创造了世界级的数字经济规模。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6.7万亿元,生产了全球90%的计算机、85%的手机,华为、中兴、联想等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巨头相抗衡的技术实力,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企业市值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10强;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
2016/11/24
详情
罗祎楠助理教授在《光明日报》刊文:制度建设彰显定力和自信
来源:光明日报 发展办整理 社会治理的历史,是从政策走向制度的历史。社会治理为什么要从政策走向制度?因为以制度而治体现了一种新的治理思路,其基本内涵是:治理者通过制度赋予社会成员发展所匹配的资源禀赋,将发展优势内化于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制度而治与通过政策指标进行治理的方式有很大不同,治理的重点从短效治理转向长效治理,从临时治理转向常态治理,从通过政策之“令”治理转向塑造制度之“势”治理。 政策之治和制度之治有几个方面的不同 制度之治赋予人宽广的发展纵深 制度视角下理解的“资源禀赋”主要指知识、信息、权利这些看似无形,但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塑造人的发展动能的资源。如果说政策更多着眼于对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有形资源的调配,那么制度建设的根本在于通过知识、信息、权利调动,赋予人宽广的发展纵深。资源的错配本质上是对人的发展空间的挤压。即使某些政策可以短期内赋予人若干财富,但是如果没有对发展纵深的扩展,任何财富资源的再分配都只能是杯水车薪,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以制度而治,是从浅表层次的政策治理转向更深层次的对人的主体发展能力的塑造。 “损有余而补不足” 在政策视角下,国家治...
2016/11/23
详情
楚树龙:特朗普如何定义中美关系?
本文来源:中评社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楚树龙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执政初期,中美关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经贸和定位的问题。每位新总统上台以后,对于美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都有一个说法和定位。特朗普会怎么定位中美关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他表示,从1971年中美关系改善以来,特朗普是第九位总统,每次美国有新的总统,除了奥巴马,都会带来中美关系往下波动,至少是前六个月,这次特朗普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待观察。但是总的来说,特朗普执政以后,中美关系可能会在一开始有一个不好的情况,但是出现波折的程度不会很大,长期来看不用担心。 充满戏剧效果的2016年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以“黑马”之姿杀入美国大选,这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从初选时的普遍不被看好,到民调支持率与资深政治家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不相上下,再到棋高一着彻底翻盘赢得大选,其过程跌宕起伏。 特朗普当选是对奥巴马的否定 “美国大选的结果确实让人感到惊奇。”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楚树龙说,在他所接触到的外国人当中,有90%都认为希拉里肯定会胜利。他说,美国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国家。“中国...
2016/11/20
详情
薛澜教授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专家代表集体采访上的发言
来源: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 发展办设计整理 11月17日上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专家代表集体采访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网剧场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研究员倪光南,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费成5位专家代表齐聚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网剧场,围绕“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接受媒体采访。各位专家代表分享观点,发表建议,畅谈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就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互联网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如何使网络空间领域更加有序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集体采访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姜军主持。 在访谈中,薛澜教授表示,全球治理是互联网创新和治理的关键。创新是互联网世界的血脉和灵魂,而治理则是将创新与应用联系起来的关键,互联网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挥作用。以下是发言内容整理。 现场发言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互联网大会,昨天习主席还有刘云山同志的讲话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在推动互联网发展这方面巨大的...
2016/11/18
详情
王亚华:“三权分置”是顺应国情变化的农地制度创新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意见》指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制度有怎样的意义?改革的难点在哪?一起来听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教授的解读。 小农经济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国情,集体经营与农户经营是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的重大矛盾。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农村发展历史上,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农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再到目前的农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中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变迁。“三权分置”的农地制度改革,是新时期顺应国情变化、实现农村经济统分结合方针的重大举措,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对于推动农业集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农村土地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相对比欧美国家,中国户均耕作土地面积极为狭小,尚不足1公顷。单个农户经营的农地面积,欧盟是中国的几十倍,美国是中国的几百倍,澳大利亚是中国的上千倍。如此狭小...
2016/11/17
详情
胡鞍钢:“双11”创新释放巨大消费红利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剁手节”以阿里平台1207亿元的交易额落下帷幕。作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中国“双11”再创全球在线交易新纪录。数字背后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展现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无限活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认为,“双十一”显示了中国的强大内需,体现了数据普及与消费升级的深刻影响,是激发、唤醒、引领中国消费的小引擎和大样本。可以看到当前全民消费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从数字红利到消费红利,从竞争红利到创新红利,从政策红利到市场红利,从中国红利到全球红利,胡鞍钢指出,中国正在转型升级中引领全球的消费红利。以下刊发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王蔚的独家约稿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再创消费红利 今年“双十一”,淘宝天猫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1207亿元;此外京东、苏宁易购、1号店等也都创下了新高。中国“双十一”成为全球最大购物节,再次创造了全球在线交易新纪录,赢得全世界瞩目,既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更展现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无限活力。 中国创新了世界级的数字红利、消费红利。《中国统计年...
2016/11/14
详情
杨永恒:加强信息公开 促进PPP良性治理
来源:“财政部PPP中心”、“道PPP”公众号 采用PPP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引入市场竞争和社会资本方的运营管理经验。但是,由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在价值追求上的本质差异,如何确保PPP项目遵循公共价值、保障公众利益,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PPP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各国的实践表明,信息公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由于PPP项目涉及公共预算支出,公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广泛,公众对项目的知情权也理当得到保证。但是,公开哪些信息,何时公开,如何公开,如何处理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直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乃关注的关键话题。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公开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有关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32号】,针对PPP项目建立了全流程的信息公开制度,提出了信息公开清单,完善了信息公开渠道和方式,加大了信息公开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扭转我国PPP项目中普遍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运作透明度较低、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具有积极的意义。《办法》的出台,...
2016/11/09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