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晔:中美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美国新闻速递 作者:庞可阳 特朗普政府2018年的预算案中,提出大幅度削减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环保署(EPA)预算,引得美国科学家们上街游行抗议。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也是各界精英们关注的话题,5月2日的“米尔肯学院世界大会”(Milken Institute Global Conference)上,专家们对全球如何在未来10年解决气候变化做出了深刻探讨。 图为中美环境专家齐聚一堂。庞可阳摄 2日中午,斯坦福大学气候学家狄芬堡(Noah Diffenbaugh)、前共和党国会议员英格力斯(Bob Inglis)、美国环保协会总裁蕾加斯(Diane Regas)、埃克森美孚公司环境政策部经理特勒伦贝格(Peter Trelenberg)以及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出席了关于环境问题的研讨会。 会上,专家们围绕当前严峻的气候问题下,经济发展如何以平衡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人类福祉为主题。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对环境问题缺乏关注,并准备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时,专家讨论如何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改善地球环境,其中屡次提到征收碳税、环境税等概念。 图为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院长(中)与教授(左)在会后与齐晔(右)交流。庞可阳摄 齐晔在会上强调,中美两大国...
2017/05/08
详情
于安:反腐败是构建新国家监察体制的主基调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2期 【提要】 1.把反腐败作为主基调,体现了构建新的国家监察体制的政治基础、现实需求和时代特点。这显然是一次主题性政治改革措施,是基于反腐败需要对相关国家政权力量的再组合,并以此建立可持续反腐败的新的制度性动力机制。 2.鉴于新监察机关的职能以反腐败为中心,那么就应当在政治统一的基础上对这种业务独立性提供制度保障。所以,人大对新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适宜考虑法院的模式。 3.新国家监察职能产生于对既有职能的整合,目的是形成一个更有效和更权威的高端国家监督体制。新国家监察机关的职能必须全面设计并不断完善。 【目次】 一、反腐败主基调决定新体制构建路线 二、新监察机关的法律定位 三、监察整合后的职能再造 反腐败主基调决定新体制构建路线 王岐山同志一句提纲挈领的话为认识新国家监察体制提供了重要指引。他说:“监察委员会实质上是反腐败机构。”根据央视网2016年11月25日的报道,这段话是当时他到北京、山西、浙江就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调研时说的。 把反腐败作为主基调,体现了构建新的国家监察体制的政治基础、现实需求和时代特点。这显然是一次主题性政治改...
2017/04/26
详情
楚树龙:特朗普“新政”走势及其影响
来源:当代世界2017年第4期 2017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在短短第一个月内就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推行其“新政”,令美国和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但随着特朗普“新政”继续推行,其声势和势头似乎逐步减弱,尽管不会很快终结。而其对美国及世界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需要密切关注和应对。 1特朗普“百日维新”? 唐纳德·特朗普是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以来七十多年中在执政开始时行动最多、变革最激烈、引起争议最大的美国总统,也是在执政初期履行竞选期间承诺最多的美国新总统。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他连续出台重大举措,改变或结束前任的政策措施,或在内政外交采取新的重大行动,主要有以下方面。 执政以来,如竞选中所言,特朗普宣布终止奥巴马总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理由是该计划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宣布在美墨边境地区修建防止拉美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的隔离墙,并在初期声称其费用要由墨西哥“埋单”;宣布停止奥巴马医疗改革中行政方面的措施,以后与国会一起取消“奥巴马医改”;前后发布两个“行政命令”,禁止部分中东国家的居民进入美国;在与澳大利亚总理的通话中,因分担...
2017/04/26
详情
胡鞍钢做客中信大讲堂 解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4月19日,“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二十四期在清华大学西阶梯教室举行。 讲座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共同举办,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管学院教授王亚华主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管学院教授胡鞍钢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道路》主题报告。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郭克彤,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经济导刊》杂志社社长季红等出席讲座。 图为胡鞍钢作主题报告。 胡鞍钢在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系列成就,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中国发展新理念,结合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胡鞍钢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挑战,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上大台阶,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1年国际元)。四年多来,党中央带领全党铭记初心、凝聚党魂,重塑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军队...
2017/04/26
详情
人民日报刊发胡鞍钢教授访谈——“一带一路”驱散逆全球化阴霾的东风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4月24日第5版 《人民日报》编者按——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3年多来,作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及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正能量,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增添新动力。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低迷,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一些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国际社会公认,“一带一路”建设是世界各国新的发展机遇,是当今世界“最好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一带一路”建设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着什么作用?4月24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记者访谈和专家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一带一路”:驱散逆全球化阴霾的东风 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
2017/04/24
详情
王有强教授参加201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知行论坛并发表主题报告
4月12日晚,“视界·不止于此”——201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知行论坛在苏世民书院达理礼堂举行。经管学院教授陈劲,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教授王有强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机械系、研工部、校团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240余名本研同学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围绕“铸大国之器”“推世界之窗”“行发展之道”三大板块展开。来自电子系、建筑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以及苏世民学院等院系的10名同学作为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支队代表围绕各个主题,分别对国企改革、产学研模式、中国制造2025、精准扶贫、高校“第五职能”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 图为王有强教授作主题报告。 王有强教授作了以“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为主题的报告,为广大清华学子解读时代热点,引领思想发展,鼓励同学们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召唤紧密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展现“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王有强针对三支开展“精准扶贫”的调研支队进行点评,高度肯定了研究生社会实践调研工作,同时为研究生的沉浸式、长期式社会实践调研发展提出建议,指出贫苦问题需要依靠“SMART”五个字母来解决,分别代表Science(科学)、Management(管理)、Action(行动)、Resources(资源)和Technology(...
2017/04/19
详情
鄢一龙: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及启示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Comprehensive,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年12期 【摘要】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过去六十多年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将中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总结为:第一,保持了较高的广义积累率,使得发展可持续有后劲;第二,充分尊重企业发展主体同时,政府要作为推动发展和调控发展的主体,实现发展的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统一;第三,实现不平衡性与平衡性的辨证统一,推动经济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第四,实现自主性开放,从而成为全球化的赢家;第五,通过两个发挥两个积极性,实现人民的主体性。 【关键词】经济发展中国国情协调可持续中国模式 Abstract:Through reviewing 60 years experience of China histor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draw some conclusions for China’s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ly, maintain high generalized accumulation rate to keep momentu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econdly,enterprises shall be fully respected in development while governme...
2017/04/19
详情
薛澜:从教育着手 普及全球化人才战略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环球网 4月9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以下简称“CCG”)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CCG主席龙永图,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CCG联席主席何亚非,CCG主任、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等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围绕如何更好促进新形势下的全球化进程,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球新格局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在“新时期中国全球人才战略”分论坛中,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从全球人才战略的角度,对新时期中国全球人才战略问题提出三方面看法。 首先,全球化人才战略要从教育开始。薛澜指出,各方均能意识到中国面临的全球化挑战,但在应对方面没有形成共识。他认为,唯有从教育着手,才能真正让社会形成一个主流的共识。 第二,中国全球化的人才战略到了一个转折点。薛澜认为,原来纯粹将人才吸引到国内的阶段已过去,将来可能会出现大批人才到国际组织或者境外的与中国相关的机构、企业工作的情况。 第三,中国在全球化中需要为人才创造更好...
2017/04/13
详情
周源副教授受邀担任SSCI期刊(TFSC)编委
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源应邀担任国际英文学术期刊《技术预测与社会变革(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编委。该期刊编委均为创新管理与政策研究学界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该刊为高影响因子期刊,近五年影响因子为3.005。同时,该刊为JCR一区期刊,2015年SSCI规划与发展学科排名第4位(55个期刊),Q1(一区);商业学科排名第25位(120个期刊),Q1(一区)。该刊在创新管理与政策学界声名卓著,影响广泛。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TFSC)于1969年创刊,名为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1970年更名为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隶属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期刊为研究讨论创新预见与未来社会发展研究的方法与实践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旨在深入探究社会、环境和科技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联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工具,提供给相关领域专家及学者共同探讨并制定决策。 TFSC刊载的研究论文内容涵盖公共管理、商业经济、社会环境、创新创业、科技预测等跨学科领域,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收录。2015年期刊论文总引用量达到4600余次。该期刊...
2017/04/07
详情
胡鞍钢:怎样写好文章?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4年6月,总第263期 怎样写好文章?这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好话题,还是一个从古至今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正如“文若其人”,一篇文章就是对作者的真实反映,既代表其立场和观点,也代表其风格和个性。 王梦奎同志曾编辑过一本小册子,即《怎样写文章》一书,我曾在90年代末认真读过。后到了2009年,该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以原名正式出版。现在有必要再重读此书,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使关于读书的体会“常读而常新”。为此,从“怎样写文章”的主题说开去,我想进一步谈一谈“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这里我参照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结合我个人的写作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文章的写作对象或发表平台决定文章的写法。 对此,毛泽东曾有过很形象的论述:“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也是如此。”不同的写作对象或发表平台,就是不同的“山”,就有不同的读者,因而就要唱不同的“歌”,写不同的文章。当写文章时,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此文最重要的读者是谁?他们更关心什么问题?进而决定要写什么样的文章。我自己先后为《人民日报(海...
2017/03/31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