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院长受邀出席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系列活动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World Economic Forum Annual Meeting)于1月23日至26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共有7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45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代表中国出席,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闭幕式上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由邱勇校长亲自率团,开启了2018年首场出访活动,在三天内连续出席一系列多边和双边交流活动,与全球政界、学界、商界、国际组织领袖洽谈合作,为全球战略实施打开新的局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国际处处长郦金梁、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等参加相关活动。 薛澜院长在达沃斯期间出席的系列活动报道: 主持第二届“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中“澜湄合作:中国东盟合作新时代”专题讨论 1月24日,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达沃斯共同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围绕“新型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的主题,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要、工商...
2018/01/27
详情
胡鞍钢:从“贵州现象”到“新时代贵州现象”
来源:《当代贵州》 2018年第4期 【编者按】2017年,贵州省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速连续7年、28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总量达到1.3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3万亿元。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解读贵州省经济增速为何连续7年居全国前3位,专访全文将刊载在即将出版的《当代贵州》2018年第4期。现摘取部分精彩对话,以飨读者。 图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贵州调研。 《当代贵州》: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历了从极端贫困到摆脱绝对贫困、迈向全面小康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又在探索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之前您接受本刊采访时将这个现象称为“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样板”,跨越主要体现在哪里? 胡鞍钢:1980年贵州人均GDP不足100美元,比世界最穷的尼泊尔(人均GDP为130美元)还低,属于极低收入水平。 2017年,贵州省GDP总量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从2003年开始,贵州经济已经持续1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在2011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贵州经济增速连续7年、28个季度居全国...
2018/01/25
详情
王名:谈谈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来源: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内容整理自2017年12月“生活与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谈谈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第十二届生活与发展研讨会,我对这个研讨会情有独钟,我的研究跟这个研讨会有密切的交集,过去两年有些活动冲突没能来成,只要可能我还是很愿意来的。今年的主题我非常感兴趣,共享发展和社会治理,我先谈谈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关于共享,我在过去三年里,就共享经济做了三个提案,其中的核心是网约车问题,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调研,努力推动法治化,应当说发挥了一定作用。关于共享经济的法治化是一个重要问题,不仅网约车,共享单车的法治化也是一个重要政策问题。 其次是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在中共十九大报告里提出了一整套重要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要点我在这里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社会治理制度化的问题。提出加快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就包括了法治化。 二是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所谓“四化“问题。即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包括定量研究的命题。 三是提出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大命题。报告在强调要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2018/01/24
详情
薛澜教授、胡鞍钢教授荣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清华大学宣布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这是清华进一步推动文科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在1月21日举行的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证书颁发仪式上,校党委书记陈旭宣读首批18位文科资深教授名单,校长邱勇为他们颁发证书。校党委副书记邓卫主持仪式。 首批18位文科资深教授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万俊人、王明旨、刘巨德、杜大恺、李强、李学勤、吴潜涛、汪晖、陈来、胡鞍钢、柳冠中、钱颖一、阎学通、崔建远、彭林、韩美林、谢维和、薛澜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教育部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创新及教育政策、风险治理等,并多有著述。兼任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委员、经合组织(OECD)科技与创新顾问组成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SDSN)领导委员会联合主席、联合国大学(UNU)理事会理事、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任高级研究员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 图为邱勇校长为薛澜教授颁发证书。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
2018/01/22
详情
胡鞍钢:中国进则世界进 中国好则世界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1月19日第01版)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相比经济增速,中国更看重发展质量,追求“稳中求进”“稳中向好”。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中国的“稳”“进”“好”,是世界之福。中国进则世界进,中国好则世界好。这一点在进出口贸易上体现充分。 201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达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14.2%,明显超过2014年高峰年。其中,出口额15.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进口额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降至2.87万亿元,收窄14.2%。 中国外贸增长特别是进口额的高增长,对世界直接产生良好的溢出效应。一是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中国进口增长22%,出口增长17.3%;二是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市场,中国进出口增长14.8%;三是对能源资源出口型市场,中国原油进口增长10.1%,天然气增长26.9%,直接带动了全球大宗产品价格回升;四是对技术进口型市场,中国出口汽车增长高达27.2%,计算机增...
2018/01/22
详情
郑振清谈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7日05版 【编者按】“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指在全球权力转移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承担领导责任,就会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当前,在美国不能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不愿承担国际责任的情况下,一些人担心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也不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从而会使世界陷入危机四伏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如何看待“金德尔伯格陷阱”?如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近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多位专家学者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以下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振清副教授的相关论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唱衰中国的“崩溃论”开始消退,揣测中国国际动向的“陷阱论”悄然登场。一种论点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必然在国际舞台上示强,将引起美国的恐惧,从而使得中美冲突乃至战争不可避免,从而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另一种论点则逆向思考,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担目前美国无力继续担负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掉进“金德尔伯格陷阱”。 国际公共产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中的...
2018/01/19
详情
胡鞍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1月18日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五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注入了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推动力。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此话题专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请您谈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 胡鞍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七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
2018/01/19
详情
薛澜:数字时代的真正鸿沟是我们观念上的鸿沟
1月16日,由阿里研究院和中国远见智库论潭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新经济智库大会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新时代、新引擎、新担当”为主题,聚焦数字经济,国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就数字鸿沟、未来城市、技术创新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清华公管作为大会合作伙伴给予积极支持,院长薛澜出席大会并作发言。 从左至右依次为:竞争力智库创始人方向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菜鸟网络首席战略官陈威如。 在主论坛的高端对话“数字时代的旧鸿沟与新鸿沟”中,薛澜表示新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但是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新经济带来的各种鸿沟。而怎么填补这种鸿沟,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享受无限的机会呢?薛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鸿沟可能是我们观念上的鸿沟。薛澜指出,“即使在所谓的传统产业,如果你拥抱数字经济概念,运用各种新的工具,你的产业就是新经济的一部分,无非是具体的生产方式不同、生产技术不同。”以下为薛澜发言实录: 首先这个议题非常受关注。数字时代的发展,确实给人类提供了很多新的便利、新的生活方式。但是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发展总有可能...
2018/01/19
详情
望海楼 | 胡鞍钢:中国进入科技创新爆发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1-09 第01版 1月8日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这一温暖瞬间,让中国科技创新话题,再次进入视野。一个不争事实是,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和贡献前所未有的重大科技成果。几天前,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列出的“科技创新、重大工程”,每件都如雷贯耳:“慧眼”卫星、C919大型客机、量子计算机、海水稻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五年成就时提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科技创新爆发期,正在改变世界科技创新格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最新信息,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1万件,同比增长12.5%,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5.6万件,即将超过美国(2016年为13...
2018/01/09
详情
清华思客 | 杨永恒: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与任务
来源: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与提升公民素质之间,具有根本的、不可忽视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构建被社会和公民广泛接受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可以大大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因此,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仅仅在于文化设施、载体和活动开展,更重要的是人的教化和道德培养,最终支撑国家治理。因此,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必须发挥文化在培育弘扬主流价值、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人的价值塑造和对于国家治理的支撑。 文化对人的价值塑造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升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所具备的最基本素养,影响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的确立,主要包括审美观、文化品质和自我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等。通过培养个人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的爱好和欣赏能力,提升国民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是文化建设的归宿和价值性成果。 二是提高文明素质。文明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的意志力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其...
2018/01/04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