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唐啸获首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8年3月31日,首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中山大学怀士堂举行,百岁夏书章先生亲临现场宣读名单并颁奖,来自教育部政治学类教指委、公共管理学专业教指委、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全国各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的百余名学者专家共同观礼。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届博士毕业生赵静,2015届博士毕业生唐啸获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获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导师奖。 “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 设立动议于2015年,于2017年进行首届评选,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奖金最高的公共管理论文奖项。首届参评论文要求为中国大陆高校2014到2017年间获得博士论文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论文,获奖者不超过5名,奖金为每篇10万元。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的导师同时获颁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奖金1万元。论文初审于2017年9月-12月进行,采用双向匿名通讯评审方式,评选出15篇论文进入终审。2018年1月19日进行终审。终审采用匿名答辩方式进行,终审专家采取回避制,有候选论文单位回避。9名终审专家经过两轮不记名打分投票评选,最终全国共有3篇论文获奖。 &nbs...
2018/04/11
详情
杨燕绥:我国居民养老保险进入机制建设轨道
来源:人社部官网 拥有51255万参保人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7年底,领取待遇人数达到15598万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9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14将两项制度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的模式。基础养老金列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支付,具有普惠性;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集体组织补助等构成,实账积累,具有激励性。这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排。 目前,月人均领取养老金为125元,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基本养老金的需求。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间不长等原因外,主要是基本养老金调整增长机制不健全,个人缴费激励不足。一是中央政府负责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缺乏正常增长机制,截止到2017年底,仅在2014年调整过一次;地方政府在基础养老金方面的责任缺乏约束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协调性。二是个人账户激励性不足,积累的基金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措施。因此,个人大多选择较低档次...
2018/04/08
详情
两会|周绍杰:勇做践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省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他特别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这些话实际上也是总书记对创新发展辩证法的阐释,蕴涵着对广东未来发展的厚望。 图为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实现“腾笼换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迈向新台阶,成为推进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广东发展也进入新阶段。第一,2017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接近9万亿人民币;人均GDP突破8万元大关,首次超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其中,深圳2017年的GDP规模达到22438亿元人民币,与香港的GDP规模相当;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与韩国人均GDP水平相当。第二,广东省的常驻人口规模位居全...
2018/04/03
详情
杨燕绥:国家医保局并非复制“三明模式”
来源:2018-03-28 健康界 在刚刚公布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成为亮点之一,即将登场的首任医保局局长备受业内关注。“现在大家都在猜测国家医保局局长究竟会是谁,我认为这位局长应主导打造一个利益相关人的对话平台,而不是‘只管政策、不问执行’的官僚作风。”3月25日,在“泰禾-清华医管”大讲堂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医院管理研究院杨燕绥教授如是说。 在国家医保局被业内热议之时,有声音认为,医保局正是“三明模式”推向全国的最好佐证。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杨燕绥特别强调,国家医疗保障局并非“三明模式”的复制版,最明显的区别是三明市医保局是统筹基金的操作机构,而国家医保局并不直接管理医保基金。 美国学者的“随机均值理论” 杨燕绥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医疗服务定价与医保支付改革”。在活动现场,杨燕绥就医疗保险应如何利用随机均值定价机制,医疗保障的定义和中国医保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业内普遍认为,医疗非交易、药品非商品,不能用价格左右医生的行为,不能以利润驱动医院的发展,这样的属性是由基本医疗公益性所决定。但是医疗成本较高且具有不确定性也是不争的事实。“医疗非交易不...
2018/04/03
详情
孟庆国解读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打造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17日08版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阻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 第一,推进宏观调控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这次改革方案注重科学设定宏观管理部门职责和权限,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提升国家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方案提出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重大项目稽查职责等分别划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审计署,有助于强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规划体系的职能,更好地发挥国家战略、规划导向作用。为加强和优化金融管理职能,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
2018/03/20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薛澜:本次机构改革 体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8-3-14 王尔德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国人大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以下简称《机构改革方案》)。“《机构改革方案》体现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主题特色。”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院长薛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就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第八次机构改革方案的特点和特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薛澜。 整合政府职能弥补公共治理短板 《21世纪》:你如何整体评价《机构改革方案》,有哪些新特点? 薛澜:首先,从改革的目的来看,这次改革着眼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重点放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优化政府机构职能配置,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效能,体现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的改革精神,体现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思路。具体来说,这次机构改革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进...
2018/03/16
详情
清华公管教授担任期刊《太平洋事务》专刊特邀主编并发文探讨亚洲智库发展
由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朱旭峰教授和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副主席Patrick K?llner担任特邀主编的SSCI期刊Pacific Affairs(《太平洋事务》)2018年3月特刊已于近日发布。本期特刊的主题为"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Japan"(理解智库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的发展)。 本期特刊共收录了来自8位学者的5篇高质量论文。其中3篇文章的3位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分别是:由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副主席Patrick K?llner、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朱旭峰教授、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研究员Pascal Abb共同撰写的《理解智库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的发展:特刊导言》;由清华公管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副院长朱旭峰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韩万渠副教授共同撰写的论文《拥抱科学决策:中国智库政策的兴起》;由曾在清华公管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学者Jane Hayward撰写的论文《中国新型智库的兴起和国家的国际化》。 理解智库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的发展:特刊导言 Patrick Kollner,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 朱旭峰,清华大学 Pascal Abb,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院 关键词:东亚,智库,政治环境,国家,官僚机构,公共政策 ...
2018/03/09
详情
胡鞍钢为清华学子解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当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在其主讲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政策》课上,面向选修该课程的数十位国际留学生做了题为“了解中国的窗口:解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讲座;次日晚,胡鞍钢教授又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中国国情与发展》课上,围绕“国情与发展: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用四个多小时、近百页PPT,向200多名中外选课学生详细解读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讲座中,胡鞍钢从中国经济的运行机制、过去5年经济社会发展评价、2018年宏观经济指标展望、2018年主要成就目标以及中国与世界五个角度,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切入点,全面且深刻地介绍了如何理解中国过去5年的成就、中国经济社会运行机制逻辑以及中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对于经济发展优势的保障。 图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为清华学子解读2018政府工作报告。 胡鞍钢首先依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价了过去5年在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并结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
2018/03/07
详情
王亚华:这样的实践世界历史上罕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2月05日第01版 日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布局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 有继承,有发展。文件既系统总结了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党的“三农”工作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又根据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形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了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具体路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步走”是关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三农”发展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迎来了黄金时期。成就喜人,仍存隐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系统解决“三农”发展问题,需循序渐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依照每个战略阶段的特点,提出了乡村振兴“三步走”的规划和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2018/02/09
详情
鄢一龙:中国共产党创新国家治理模式
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018-02-09 【编者按】2月4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重要主旨讲话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当天下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在“分议题: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专题研讨会上发言,以下为鄢一龙副教授发言全文。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功能,需要放在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框架中去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型政党,不但是国家的领航者,也是社会的组织者与粘合剂,创新了一种结合了统一与多元,效率与开放,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新型国家治理模式。 图为鄢一龙副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季春红/摄 中国的体制既不是多中心(polycentric),也不是单中心(monocentric),而是“1+N”中心治理模式。其中的1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中N就是指不同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国家治理。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性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善治之本就是要把最有德性,最能干的人选上来治理国家。中国政治体系是开放与充满活力的。进入公共部门工...
2018/02/09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