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解读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五个新要求
来源:清华服务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8月4日,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和人民网举办“人民讲堂”,邀请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江小涓教授以“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做讲座,深入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五个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是一个挺前沿的问题。“治理”在国际学术界并不是一个传统久远的概念,上世纪末之前使用很少。在这个世纪的前十年开始热起来,最近十年才成为学术“热词”。我们在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阶段性目标之后,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须完善和发展,必须适应新的要求,才能支撑和引领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社会根本矛盾转化后的治理新要求。 物质文化基本需求阶段的治理和美好生活愿望阶段的治理有很大不同。在物质文化基本需求阶段,人民诉求相对一致,治理目标相对集中,发展经济并相对公平地分配,保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可以了。而美好生活的诉求广泛多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日益增长的,是多方面...
2020/08/20
详情
薛澜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开讲:如何打造现代化的应急管理系统
8月2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教授作客央视(CCTV2)《中国经济大讲堂》 栏目,为观众带来了题为“如何打造现代化的应急管理系统?”的精彩报告。 主讲内容摘要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提出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风险社会之中。风险社会的特征是风险是内生的,无处不在的。我们关注的风险可以分为三类:损失大、概率小的事件,如空难等事件;损失大、概率大事件,如全球气候变化,也此类事件也包括所谓灰犀牛事件;损失大、概率未知事件即黑天鹅事件。对于各种重大突发事件,薛澜教授分享了五个方面的观点。 首先,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分类、分级去应对。 我国把重大突发事件分成四类,分别是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类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存在高度危险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 第二,重大突发事件催生国家应急管理系统。 美国与日本应急管理系统的发展演变都与当时的重大突发事件爆发有关。联合国始终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各国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联合国于2015年提出的 “仙台框架”成为了各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 第三,从小到大,我国应急管理系统不断升级。 我国应急...
2020/08/06
详情
高宇宁、李萌等合作论文在Energy Economics发表
Energy EconomicsVolume 90, August 2020, 104872| Received 8 December 2019 |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1 April 2020 | Accepted 6 July 2020 | Available online 18 July 2020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incarbon mitigationYuning Gao a, Meng Li a,?, Jinjun Xue b,c,d,e, Yu Liu f a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b Center of Hubei Cooperative Innovation for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China c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d China Institute of Global Low-carbon Economy, UIBE, China e Economics Research Center, Nagoya University, Japan f 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limengthu@tsinghua.edu.cn Abstract: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ssues, China has set clear targets to reduce emiss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
2020/08/04
详情
江小涓:职业体育的未来在哪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数字化、全球化与职业体育的未来》(合作者李姝)刊载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现转载全文,与读者分享。 摘要 本文研究数字化全球化时代职业体育的坚守、创新与发展问题。首先描述职业体育全球化发展中的数字化创新趋势,多角度揭示网络数字技术加速职业体育全球化,并对数字时代体育全球化的指标与程度做出界定。其次提出职业体育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强调这些因素在数字化背景下将更为强劲。接下来对中国职业体育数字化全球化的表现及新机遇新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数字化发展治理。结论:数字化转型是职业体育未来希望所在,数字化也必将推动职业体育全球化的拓展与深化。 数字化、全球化与职业体育的未来 01 职业体育的数字化创新与全球化发展 数字化形态成为职业体育的重要新增长点,全球化发展是职业体育资源配置和市场扩展的重要新机遇。其背景是,数字化已经成为主流生活方式,全球移动互联网联接人数超过40亿,人均每日线上时间超过5小时,大量线下行为被替代,大量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组配置。那些能在全球网络空间提供和消费的服务得以迅速发展。因此,数字化创新和全球...
2020/08/04
详情
全文实录|江小涓院长:全球化在退步吗?
前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服务与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江小涓讲座现场画面 7月28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服务与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江小涓在清华大学2020年全球暑期学校(Tsinghua GSS 2020)作题为《数字时代的全球化及其治理(Globalizationand governance in the digitalage)》的讲座演讲。清华大学服务与经济政策研究院将江小涓院长发言全文整理如下,与读者分享。 讲座回放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江小涓院长讲座回放 或登陆清华大学全球暑期学校网页http://www.tsinghua.edu.cn/gss 或访问学堂在线GSS直播间网址https://next.xuetangx.com/live/live20200715m001/live20200715m001/4217124/6108061 演讲全文 数字时代的全球化及其治理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digital age 前面的讲座都非常精彩,即使在清华,也很难有这样的系列高水平讲座,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 我今天的题目,是《数字时代的全球化及其治理》。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全球化、逆全球化、数字全球化、数字全球化治理。这些是政治热词,也是学术热词。政治讲意愿和立场,学术讲状态,讲因果,讲规律。今天侧重讲学...
2020/07/30
详情
人民网访谈 | 政府数字化转型 如何与民众“双在线”?
今年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成为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加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展现出工业互联网和新基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广阔前景,也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出巨大能量。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人民数据策划“启航·数智新经济”两会系列访谈,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分享思考与实践经验,聚焦社会治理和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如何提升政府的数字治理水平?如何解决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难、协同效率低的难题?政府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应该如何通力合作?“启航·数智新经济”系列谈第三期邀请到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进行解读。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资料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 “业务整合 数据共享” 创新政府数字治理水平 人民网:如何提升政府的数字治理水平? 孟庆国:治理水平通常包括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政务服务的便捷和效率,所以不管是决策管理还是服务水平都反映着政府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我认为提升政府数字治理水...
2020/07/14
详情
王亚华、臧良震等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发表论文:耕地细碎化是如何影响农村集体行动的?
新世纪以来,中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事物出现衰败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下降。如何理解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下降及其影响机制,是学术上很有价值的一个问题。耕地细碎化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农村的特色现象之一,它是否对农村集体行动有重要影响?如果有,其形成机制是什么?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臧良震助理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爱德华多·阿拉拉尔教授在乡村发展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20年第78卷)发表论文“The impa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irrigation collective action: Empirical test of th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framework in China”,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和理论解释。 论文利用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建立适合分析中国情境下农村集体行动的分析框架,检验耕地细碎化这一现象影响农村集体行动的机制和逻辑。论文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农村调查数据,以灌溉系统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研究对象,运行结...
2020/06/27
详情
朱旭峰:智库与国家品牌建设
国家品牌构建日益成为对外传播新时代“中国之治”的重要抓手。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不仅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国家品牌的重要推动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足历史与现实,把握理论与实践,思考时与势、破和立,专门研究部署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开启了新时代“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新征程。因此,智库除了推动国内外政策议程,还应深度参与国家品牌构建。 01国家品牌构建的三大挑战 品牌的概念来源于商业活动,它意味着与特定企业或者其产品相联系的存在于公众认知中的“声誉(reputations)”。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开始将“品牌”的概念引入到非商业领域,探讨公共部门、政府乃至国家的品牌塑造问题。从国家层次出发,塑造国家品牌不仅意味着国家要将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包括政府、学界、智库、媒体和民众在内的广泛对象作为受众;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维持国内品牌认知与国际品牌认知一致性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国家品牌构建中,对外构建和对内构建是一体两翼、息息相关的。 广义而言,任何组织品牌意味着一系列复杂认知(包括机构名称、标志等多种具象化内容),这种认知往往可以强化机构的主要特征,特别...
2020/06/26
详情
媒体关注 |《经济日报》江小涓:创新管理方式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
近日,《经济日报》发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江小涓的最新评论文章《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现转载全文如下: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颁布,《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在我国,政府主要承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职能。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要以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协调政府各项职能为目标,以财政、金融、就业、科技、产业、区域、营商环境、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为重点,强化各项调控制度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统筹各项政策手段应用。 促进高质量发展是今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实现的根本目标。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意见》提出,要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作用;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2020/06/03
详情
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我院薛澜教授出席并发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座谈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受邀参加座谈会并发言。 薛澜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言 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钟南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童朝晖,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主任医师杨维中,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先后发言,就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作用、强化科技支撑、完...
2020/06/03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