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前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次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成就?对于“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专家学者又有哪些展望?一起来看《人民论坛》最新文章!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作者|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恒 “十三五”时期我国各方面发展概况 一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增长动力进一步优化。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我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2016年的14.7%上升到2019年的16.4%。2016-201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9.4%,远高于美国同期17.3%的水平,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为“十四五”时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2016-2019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凸...
2020/10/28
详情
保持自主与开放主动权,实现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保持自主与开放主动权,实现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0-13 17:34 作者:李应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地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和新要求,一面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和更长时期内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后疫情时代更凸显其重要角色和深远意义。 一、我国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上成效显著,显示出强劲活力和潜力 2010年10月10日,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在后续的十年间,这些新兴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进展;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相互融合;央地政策协同效果显著;地区优势集群日益形成。在全球价值链高端,很多关键领域已具备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培育上均取得实效。前沿科技支撑产业创新的作用明显增强。我国5G+远程医疗、5...
2020/10/14
详情
蓝志勇:人工智能时代公共治理创新迫在眉睫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有趣对话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有一个饶有意思的对话。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充满信心地说,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可以解释为“阿里智慧”(Alibaba Intelligence)。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楞了一下,轻轻回应说,“那最后还真有可能(It might end up being true)”,或许马斯克在想,这也是他自己想做的。马云后来又说:“在我的一生中,特别是过去的两年多时间,当人们大量谈论AI,认为机器会控制人的时候,我十分不认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是不同的,机器是人造的,根据科学,人不可能造出比他自己更聪明的机器。人很聪明的,而且还有很多聪明人。他们不可能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机器(来控制自己)。”马斯克这次的回答却非常敏捷明快:“我太不同意你了(I very much disagree.)。”这段对话既显示了中国企业家对未来的憧憬和人定胜万物的信心,也反映了美国企业家坚持理念,不轻易放弃对科学能力的认同的精神。 马斯克认为,与计算机比,人其实很笨(very dumb)。机器已经在很多地方比人聪明,能做到人做不到的事情。人们往往低估AI的能力,以...
2020/10/14
详情
观点丨朱旭峰:为全球前沿科技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科技全球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前沿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治理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生命科学技术通过改造人类细胞的基因组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水平、快速实现药物靶点筛选鉴定,通过改造动植物细胞的基因组,高效培育优良性状物种,从而极大地改善生命质量和提高粮食安全;人工智能、5G及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连接数据和信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实时采集、运行相关海量数据并进行智能处理的能力。 然而,前沿科技的迅速发展也衍生了一系列治理问题。如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内已产生了多项人工合成生命体,而这项技术的伦理界限和不可预知的风险引起了国际社会大量关注和讨论;如何平衡政府公开数据和保护公民隐私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始数据的利用价值,又可以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前沿科技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度不确定的特性使得加强科技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科技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且非常紧迫。 前沿科技治理主要包括三个内涵:第一,政府为前沿...
2020/10/13
详情
杨永恒受聘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9月11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暨“十四五”规划研讨会。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会议,为专家颁发聘书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胡和平在讲话中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分重要。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制定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重点,突出关键,认真谋划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要注重战略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创新性、突出实践性,深入调研,精心组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任务。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共34位,主要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和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受聘为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
2020/09/21
详情
殷成志副教授当选中国德国友好协会理事
2020年8月6日,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以下简称“中德友协”)换届大会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副会长宋敬武、前驻德大使史明德、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曾凡华以及来自科技部、文旅部、企业、高校、智库和地方政府的代表出席换届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德友协工作报告、新一届中德友协章程和新一届中德友协理事名单,选举前驻德大使史明德担任新一届中德友协会长,大会还选出了副会长、秘书长,通过了新一届理事60人名单和中德友协章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殷成志副教授当选新一届中德友协理事。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全国对外友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民间外交事业的全国性人民团体,以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工作宗旨,代表中国人民在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广交深交朋友,奠定和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致力于全人类团结进步的事业。中德友协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下属四十余个国别友协之一,成立于1992年。首任会长为前驻德国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殊。殷成志副教授长期从事德国空间规划开发规制领域的研究,曾先后获得北京大学戴姆勒·奔驰(Daimler Benz)海外研修奖学金、德国洪堡基金...
2020/08/28
详情
江小涓院长在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发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教授在会上发言,就十四五时期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问题,谈了看法,提出了建议。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
2020/08/24
详情
王亚华教授当选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2020年8月18日,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在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和监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苑鹏研究员当选新一届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等17人当选新一届研究会副会长。在大会的主旨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Paul Wilson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王亚华教授在《国际比较视角的中国国情农情分析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前瞻》的主旨报告中,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和对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认识,分别从自然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属性、规则制度特征三个维度,概括了中国十二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农情,分析了其对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展望了2035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前景,阐释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实现路径。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成立并在民政部登记的国家一级学会,是专门从事国外农业经济和政策研究和项目合作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以推动我国国外农业经济的研究与交流以及国际农业经济、贸易与合...
2020/08/24
详情
吕孝礼副教授受邀担任国际知名灾害研究期刊Disasters编委会委员
【编者按】近日,清华公管学院副教授吕孝礼受邀担任国际知名灾害研究期刊 Disasters 编委会委员。Disasters是灾害研究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期刊之一,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该期刊由英国老牌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主办,由Wiley Blackwell出版发行。该刊目前影响因子1.937,在社会科学-跨学科108本期刊中排名第28位。 Disasters是灾害研究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期刊之一,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关注灾难研究、政策和管理的各方面问题,为学者、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发表关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复杂政治危机的高质量研究和实践的平台。Disasters期刊由英国老牌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te)主办,由Wiley – blackwell出版发行。该刊目前影响因子1.937,在社会科学-跨学科108本期刊中排名第28位。 海外发展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探讨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的独立性智库,每年出版大量的研究报告、简报及论文,定期邀请国际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决策者和商界领袖探讨全球热议话题、分享发展和人道主义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政策。
2020/08/20
详情
五年规划如何编制?意义何在?——杨永恒解读五年规划及编制相关问题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永恒教授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采访,就我国五年规划及编制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以下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原文。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 如何规划好下一个五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8月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广大网民可进入相关页面建言献策。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为期两周,有关意见建议将汇总整理后提供给中央决策参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
2020/08/20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