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丨薛澜教授接受新华社、新闻联播专访谈科技创新
近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公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薛澜接受新华社及央视《新闻联播》采访谈科技创新。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00万亿元,科技创新的分量多重?面对一些“卡脖子”问题,下一步怎么突围?1月25日,新华社刊发文章,对薛澜教授进行专访,展望“十四五”开局执念中国创新的关键走向。 中央经济工作确定了今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1月26日,新闻联播播出央视记者就如何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问题,对薛澜教授进行权威访谈。 GDP过百万亿元,科技创新分量几何?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高含金量的答卷。据科技部预计,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达到60%。 “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薛澜说,数字经济、高铁等创新成果大家耳熟能详,还有大量科技创新的贡献隐含在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是提高质量、改善生活、促进发展的“隐形冠军”。 “但跟我们面临的挑战相比,任务还非常艰巨。”薛澜说,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目前我们整体创新能力的供给还有差距。过去几年国际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对产业发展也构成新挑战。 “...
2021/01/27
详情
江小涓院长受聘担任“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并出席2020年度工作会议
1月18日,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在京顺利召开。“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借助科协平台优势汇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力量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全体成员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小涓院长受聘担任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采用“双主席制”,由著名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领衔,万钢在会议上为王小谟院士和江小涓院长颁发了聘书,为“科创中国”联合体理事长周济院士颁发了证书,标志着“科创中国”最高层次的专家智库和协同组织正式组建。 会议全面总结了“科创中国”建设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宣布组建“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和“科创中国”联合体,并对未来三年“科创中国”建设的重点目标、核心任务进行了部署。
2021/01/20
详情
数字经济,解构与链接——人文清华讲坛江小涓演讲实录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文清华讲坛 ,作者人文清华 5G等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发展能否扭转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11月20日晚,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表示,中国在世界十大数字经济指数最高的国家中名列第九,贡献了全球创新网络专利的15%,我们的数字经济消费并未见顶,凭借先进数字技术、巨大人口数量、庞大制造基础、企业活力等优势,中国数字经济将全面发力。数字技术将改变经济运行模式,被解构后的世界依靠数字技术重新链接,数字化消费、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网链、数字化资源配置、数字化全球产业和创新合作,在中国都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线上线下近百万观众跟随江小涓教授一起感受了数字经济的新浪潮。 江小涓,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1989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2004-2011年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2011-2018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2018年3月起任现职。长期研究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公共政策问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三...
2020/11/24
详情
世界互联网大会丨江小涓:迎接网络与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以“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于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学院院长江小涓出席论坛并作题为《迎接网络与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发言。 这次大会时机关键,意义非凡。中国抗击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网络和数字技术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促进了网络应用更普及更深化,加快了经济社会向线上迁移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抬高了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当下,中国的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放松,全球疫情控制仍是紧迫需求。依托网络空间,各国可以及时有效低成本地分享抗疫经验和相应的科研成果,国际社会可以同舟共济,共同应对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争取早日走出困境。 现在,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都要适应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 首先,数字消费将有新突破,助力扩大消费和内需。有观点说互联网上半场即数字消费已经见顶,这是没有看到新的消费前景。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持续创造出现多个百亿级、千亿级的新型消费。数字消费生态将跨界成长,一站式提供智慧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学习、智慧娱乐、智慧健康健身等网...
2020/11/24
详情
周源副教授受邀担任创新领域国际顶尖期刊Technovation副主编
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周源应邀创新领域国际顶尖期刊《Technovation》(《技术创新》)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任职从2020年10月起生效。周源还同时担任创新领域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副主编、编委,并担任《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的期刊编委。 《Technovation》于1981年创刊,截至2020年12月已出版98卷,隶属Elsevier出版社,是全球创新研究领域公认的顶级学术期刊之一。作为一本跨学科期刊,《Technovation》涵盖了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从产品和模式创新,到社会与制度创新(涉及法规、政策、创造非经济利益等),还探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管理和政策议题。 《Technovation》在社会科学与商业管理的跨学科领域中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该刊为高影响因子期刊,近五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为6.925,2019年度影响因子为5.729。2016-2019年间被引用量达1535次,引用得分(Cite Score)为11.5,在通用工程类期刊中排名第4位(299个期刊),技术与创新管理类中排名第6位(231个期刊),均位于前3%。 该期刊官方网址为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techno...
2020/11/12
详情
解读丨中国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编者按】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说明指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日前,《“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正是针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重大问题这一重大议题的研究,是国情研究院的集体研究成果。书中最后一篇“2035远景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出发,对2035年的中国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展望。作者在书中指出:未来十五年在制定我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方针和核心目标,可以提出新的“经济增长倍增”规划和目标,即用15年的时间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翻一番,即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引领,带动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消...
2020/11/04
详情
高层论坛观点丨薛澜:自立自强不是闭关自守 科技发展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贡献中国智慧
10月31日,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京召开,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在会议上发言,他表示未来开放合作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主题,自立自强不是闭关自守,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贡献中国智慧。 薛澜表示,中国科技实力已经跃上新的大台阶,创新体系改革和加强研发投入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领先发展中国家,加入先进国家行列,投入结构日趋合理。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在很多重要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他表示,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尚未完成,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仍在路上。知识密集型组织,包括高校、研发机构、医院等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产业创新能力积累的规律无法跨越,观念、文化、体制、管理模式的改变需要时间,产业创新能力的积累也需要时间。” “十四五”中国科技发展到底应该怎么做?薛澜指出,五中全会已经非常明确地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未来科技创新工作导向要坚持四个面向,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增强...
2020/11/02
详情
喜讯丨清华公管学院蒙克副教授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
10月27日,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南京大学拉开帷幕。本届竞赛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办,江苏省教育工会和南京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名选手同台竞技,交流经验,比拼教学能力。 经过激烈的竞赛和严格的评审,清华公管学院华宇副教授蒙克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全国第二名)。 在此次竞赛中,蒙克老师以“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为题,以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中的英国学生纪律问题为线索,基于三类主体对该问题的不同看法,讲授了社会学的三个分析视角,即符号互动论、结构-功能主义与社会冲突论,引导学生建立对这三种视角形成“既互相独立,又不相互割裂”的整全性理解,获得了现场评委与线上观众的高度认可。 讲好中国故事,意味着要回答“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这是本次蒙克老师参赛课程《全球史中的社会学》(清华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的核心问题意识。引领学生探究这两个核心问题,就要将中华文明置于全球历史进程之中来考察。基于如上问题意识,本课程以社...
2020/10/30
详情
“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前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次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成就?对于“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专家学者又有哪些展望?一起来看《人民论坛》最新文章!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作者|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永恒 “十三五”时期我国各方面发展概况 一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增长动力进一步优化。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我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2016年的14.7%上升到2019年的16.4%。2016-201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9.4%,远高于美国同期17.3%的水平,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为“十四五”时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2016-2019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凸...
2020/10/28
详情
保持自主与开放主动权,实现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保持自主与开放主动权,实现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0-13 17:34 作者:李应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地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和新要求,一面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和更长时期内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后疫情时代更凸显其重要角色和深远意义。 一、我国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上成效显著,显示出强劲活力和潜力 2010年10月10日,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在后续的十年间,这些新兴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进展;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相互融合;央地政策协同效果显著;地区优势集群日益形成。在全球价值链高端,很多关键领域已具备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培育上均取得实效。前沿科技支撑产业创新的作用明显增强。我国5G+远程医疗、5...
2020/10/14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