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峰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上的发言: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
3月24日,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大会曁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倡议和推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26家管理类、经济类核心期刊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将致力于开设案例研究专栏、组织案例研究高端研讨、开展优秀案例评选等工作,携手搭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成果的宣传阵地,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推动形成中国案例研究浓厚氛围和气候。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旭峰教授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 以下为发言全文: 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受学院委托,我以清华公管学院的具体工作为例,向各位汇报案例教学、案例研究和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方面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
2021/03/27
详情
薛澜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上的发言:研究型案例建设的思考
3月24日,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大会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倡议和推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26家管理类、经济类核心期刊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将致力于开设案例研究专栏、组织案例研究高端研讨、开展优秀案例评选等工作,携手搭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成果的宣传阵地,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推动形成中国案例研究浓厚氛围和气候。 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上就“研究型案例建设的思考”作主题发言。 他表示,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的成立扩大了案例研究的内涵边界,将其从特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
2021/03/27
详情
江小涓院长在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3月24日,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大会曁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倡议和推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26家管理类、经济类核心期刊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将致力于开设案例研究专栏、组织案例研究高端研讨、开展优秀案例评选等工作,携手搭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成果的宣传阵地,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推动形成中国案例研究浓厚氛围和气候。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江小涓在成立大会上致辞。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富芝副部长,培勇副院长,陈旭书记,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代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欢迎和感谢各位的莅临。刚才,陈旭书记、富芝副部长,培勇副院长的致辞充分肯定了案例研究和成立期刊联盟的重要性,我完全赞同。去年11月24号,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时,大家一致认为研究团队与学...
2021/03/26
详情
观点 | 朱旭峰 周慎:让人工智能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作者朱旭峰 周慎 2015年9月25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一份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文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议程”),所制定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继千年发展目标(MDGs)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推动世界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为各国的发展和国际协作指明了方向,勾画了世界繁荣可持续的蓝图。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未来世界的技术支撑与发展动能。人工智能以其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独特的技术能力,已经在农业、交通、能源、金融、教育等各个方面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赋能方案的同时,其自身面临的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是全球性的,对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国际治理及形成广泛的国际合作刻不容缓。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应用(AI4SDG)。国际电信联盟主导搭建的人工智能全球包容性对话“人工智能向善峰会”(AI for Goo...
2021/03/09
详情
杨永恒教授接受采访谈十四五规划热点问题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与往年相比,近3000名代表的案头多了一本厚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每五年一次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计)划,已经到了第14个。中国在一本又一本的五年规(计)划指引下,一步又一步迈向现代化。“14”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但是全球肆虐的疫情和阴晴不定的国际局势,国内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使得“14”和2021年都有了新的使命。 13个“五年”回顾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建设是最初的几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之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包括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巨大贡献。从1986年开始执行的“七五”计划,提出了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七五”后,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1995年9月28日,中共...
2021/03/08
详情
梁正教授接受央视《法治在线》采访谈人脸识别
无处不在的“刷脸”应用到底安不安全?我们的人脸信息是如何被采集,又储存在哪里?是否受到了应有的保护?日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在接受央视《法治在线》栏目专访时详细解读了上述问题。以下为梁正教授主要观点摘编: 人脸识别应用中 还会产生哪些安全问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专业人员,用攻击去暴露风险,再演练出针对性的防御技术,为人脸识别筑起安全防线。除了技术本身的风险,人脸识别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对个人隐私的这方面的担忧,泄露的问题。第二是安全的问题,不管是在这个金融交易,还有一些像家居生活这样一些方面。第三个其实是被滥用的方面的这个担心。 对数据安全要保护 但不能因噎废食 目前,有许多用户出于人脸信息被泄露的顾虑,对这一技术感到不信任。专家表示,相关立法已经在重点关注人脸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数据的这个存储,其实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2021/03/04
详情
观点丨过勇:美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制度性腐败
“人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下降至20年来最低点”,国务院新闻办将于近期发表的《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指出,美国民主制度失序引发政治乱象,金钱政治扭曲压制民意,选举成为富人阶层“独角戏”。特别是美国与疫情相关的社会治理日益凸显其制度性腐败,由于制度性腐败衍生勾连的其他腐败也在不断发生。何为制度性腐败?美国的制度性腐败有哪些特点?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过勇。 记者:什么是制度性腐败?为什么称之为“制度性”?有哪些特点? 过勇:制度性腐败是由于制度本身存在固有缺陷而引起的腐败现象,具有一定的天然性。之所以称之为“制度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类腐败与制度设计紧密关联,往往具有历史重复性,因此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根治。制度性腐败与政治腐败这类“大腐败”相联系,然而人们往往更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小腐败”。事实上,“大腐败”对国家产生的危害更大,甚至极易引起政治震荡。制度性腐败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方面具有所谓“合法性”外衣,将腐败行为通过制度漂白为合法行为,从而逃脱法律制裁,在合法制度的庇护下很难对这类腐败进...
2021/03/01
详情
蓝志勇:走在“双一流”奋进的道路上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作者蓝志勇 一、双一流 2015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的构想。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全国137所高校入选。2020年9月18日,清华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经过五年建设,清华大学在引领性、独特性和贡献度方面,展现了我国“双一流”建设新高度,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面始终走在最前列,引领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发展模式变革,贡献了宝贵经验,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旗帜作用。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标志性成果突出。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持续提升,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双一流”建设任务。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学在人数规模、资金投入、高水平实验室建设、论文发表数量和学术干劲上,确实进展神速,令世界瞩目。近年来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波巨浪。当然,也有评论说,是否达标“双一流”,最好是独立评估机构在校外做,让人家说...
2021/02/20
详情
观点丨李应博:始终不渝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在防控疫情和复苏经济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形势仍充满着多重不确定性,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变局中,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发展时期,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则仍然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命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政治主张,充分彰显了我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决心。 文原载于光明网-光明独家 台湾只有回到“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道路上,才有美好未来。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自1989年以来,两岸经济关系不断发展,经济贸易往来关系日益紧密,“两会”(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机制推进了双方制度协商,对推进两岸关系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政...
2021/02/19
详情
王亚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编制好“十四五”水利规划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水利杂志 ,作者王亚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谋划“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格局下,“十四五”水利规划的关键是如何贯彻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本途径。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治水矛盾也相应转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水利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治水矛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
2021/02/18
详情
版权所有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